本报讯 近年来,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突破传统技术瓶颈,打造出以无黏土储层钻井液为核心的特色技术体系,为胜利油田提产增产开辟了新路径。
颠覆性创新,打破常规研发“尖兵利器”。钻井施工时,传统钻井液中固液相侵入会导致储层孔隙堵塞,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30%~50%,从而影响油气产量。为破解这一行业难题,该中心研发团队通过长达18个月的机理研究,创新提出了“无黏土+多级封堵”的全新理念,打破了传统认知,先后完成324组室内实验,成功开发出纳米级填充封堵剂、环保降滤失剂、智能活度调节剂三大关键处理剂,形成了适应不同储层的无黏土储层钻井液体系,大幅降低了钻井过程中对储层的伤害。无黏土储层钻开液体系在现场应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东胜公司首次尝试使用储层钻开液体系施工,两口施工井试油阶段日油远超初期设计日油产量,年累计产油较设计值提升210%,创造区块新纪录。
精准化应用,量身定制力促增产增效。埕岛油田是胜利油田上产主阵地之一,围绕海上“培育高产高效井”目标,科研团队“量身定制”无黏土疏水储层钻井液,专门用于储层段钻进,该体系在钻井液滤饼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疏水通道,该通道对水的阻力大、对油的阻力小,并且后期暂堵剂可实现自解除,极大提高了储层保护效果。
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自2021年开始,在埕岛油田馆陶组水平井,全部推广三开井身结构配合无黏土储层钻开液,先后完成50余口井施工,取得了理想的增油效果。设计平均日产量32吨,初期投产平均日产油量58吨,后期稳定日产量42吨,大大超出了设计方案预期。
持续性迭代,技术升级助推降本增效。针对胜利油田大量部署的钻井实际,研发团队迭代升级现有储层保护技术,研发纤多糖低活度无固相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抗钙、抗黏土能力,体系稳定、流动性好、滤失量低、润滑性好,机械钻速得到大幅提高。该体系在胜利油田孤东地区应用10余口井,固相含量平均降低10%~15%,机械钻速提高15%~20%,钻井周期减少10%以上,产能符合率高达133%~200%。
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持续创新,使储层保护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近四年来,储层保护技术应用超200口井,累计油气增产当量300余万吨。
(梁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