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敏怡
在劳动争议调解现场,他凭借对法律条款的精准把控与心理学洞察力,让剑拔弩张的劳资双方达成和解;在重大裁员项目中,他独创的“三大补偿与九大施压措施”体系,为千名员工平稳完成安置;当企业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初期的合规困惑时,他登上央视讲台为全国观众逐条解析法条深意——他就是北京市联拓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昊斌,一位将“双赢理念”刻入中国劳动法实务的开拓者。
专注铸就专业:
从首例案件破局到行业标杆缔造
2009年,刘昊斌创办北京首家劳动法专业精品律所时,国内劳动法服务领域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基于对行业趋势的前瞻判断,他带领团队聚焦劳动法领域,这一坚守就是15年。在长期执业过程中,刘昊斌律师承办了多起在劳动法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代表性案件。这些案件在当时推动了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与实践,部分案例因其典型性和对法律适用的深入探索,引发了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为后续相关法律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创新驱动变革:
从98%调解成功率到行业标准创建
面对企业“怕诉讼、怕舆情”的痛点,刘昊斌创造性地推出“联拓双赢”调解体系。在为华润集团设计的千人安置方案中,他运用“分化-激发-固化”谈判技巧,仅用45天完成全部人员平稳过渡;服务多家知名跨国企业时,其团队连续两年保持“不胜任解除”案件零败诉记录,非诉调解成功率高达98%。这一体系融合法律与心理学,曾将法国电力总工会社保纠纷的索赔金额从66万元成功控制在3万元,调解周期压缩至3~21天,效率较传统诉讼提升90%以上。
赋能行业发展:
从实务培训到知识体系建构
作为劳动法知识传播者,刘昊斌受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邀请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务课程,其原创的“控制用工成本”培训体系被宝马、联想引入内训。他将15年实战经验凝练成《员工谈判技巧指南》《职场官司:劳动争议解决》等专著,其中“三大补偿与九大施压措施”方法论被HR奉为谈判宝典。2023年,其团队参与起草的《企业规模性裁员操作指引》成为多地人社部门推荐文本。
格局决定高度:
从专业精进到行业生态培育
联拓律所服务的客户涵盖42家世界500强企业,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逾2000件。刘昊斌更注重行业生态建设:通过“联拓学院”培养出43名劳动法专业律师;连续8年举办公益普法讲座,惠及3.2万中小企业主。其团队将4000余件案例转化为合规数据库,并参与人力资源职业标准制定,推动劳动法从“救火工具”向“管理语言”转型。
“每个劳动案件背后都是鲜活的人生,律师既要维护法律尊严,也要守护人性温度。”这位司法部“全国优秀劳动法律师”获得者,依然保持着每天研读裁判文书、每季度更新知识库的工作习惯。从首案破局到行业标杆,刘昊斌以极致专业与创新实践,持续推动中国劳动法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