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卖资源”转向“卖产品” 贵州路兴碳素:书写山区工业新传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1-1 1 贵州路兴碳素.jpg

贵州兴仁市巴铃重工业园区


■ 本报记者 彭慧

8月的贵州,山风送爽,虽有烈日当空,却难掩那份独特的清凉底色。然而,当本报记者走进黔西南州兴仁市巴铃重工业园区,扑面而来的热浪与轰鸣声无不彰显着工业脉搏的强劲。在贵州路兴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预焙阳极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火红的炭块鱼贯而出,一块块银灰色的预焙阳极碳块整齐堆叠,等待发往全国各大电解铝企业。

作为电解铝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路兴碳素自投产以来,产品持续热销,供不应求,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更成为黔西南州从“卖资源”转向“卖产品”的新型工业化标杆。

从山区小城到产业高地

战略布局背后的逻辑

路兴碳素成立于20177月,202010月完成重组,注册资本1亿元,由国内知名碳素集团控股65%,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35%。母公司作为全国阳极碳块产能排名第二的领军企业,在全资和控股公司覆盖河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的基础上,将西南战略支点落在了兴仁市。这看似出乎意料的选择——一家年产能超50万吨的企业,为何扎根于贵州偏远山区?答案就藏在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生态中。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焙阳极生产高度依赖稳定廉价的电力,而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煤电资源,地方电网电价仅0.42/千瓦时,比周边区域低18%。”此外,兴仁巴铃重工业园区已形成完整的煤电铝一体化链条,下游电解铝企业近在咫尺。路兴碳素的产品可直接输送至邻厂,省去了高昂的物流成本。这种“就地生产、就地消化”的模式,让该公司在2021年一期项目投产后,产能迅速从30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50万吨以上。“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发展的舒适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电价优势和产业链协同,是公司快速扩张的核心驱动力。”

黔西南州的煤电资源堪称工业“富矿”。数据显示,该州煤炭远景储量达206.66亿吨,位列全省第三,2024年原煤过站量突破1494万吨。同时,地方电网构建了火电为基础,水、风、光电协同的能源体系,2024年发电量441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71.9%。这一优势吸引了路兴碳素等企业入驻,推动山区工业从资源输出转向高附加值制造。

产能飞跃与技术赋能

打造行业标杆

路兴碳素的总设计产能为年产60万吨预焙阳极,项目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推进。一期工程早在202112月建成投产,年产30万吨,投资6.5亿元;二期已于202212月投产,新增产能30万吨,投资2.3亿元。目前,该公司实际形成碳素产能45万吨,总投资累计8.8亿元,年生产能力达50万吨以上,可满足下游百万吨级电解铝需求。2023年,该公司产量达48.07万吨,产值21亿元;2024年更上一层楼,产量50.7万吨,工业总产值19亿元,销售收入23亿元,位列兴仁市重点工业企业榜首。

产能飙升的背后,是技术创新和高效管理的支撑。该公司采用国内领先的抽真空成型技术和德国工艺设备,成品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焙烧系统则实现吨产品天然气消耗仅43立方米(最优车间低于40立方米),较国内同行节能2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技术不仅提升效率,还通过余热回收,带动了工业园区蒸气利用产业延伸。目前,路兴碳素的阳极一级品率稳定在95%左右,产品质量过硬,赢得了贵州登高新材料、贵州华仁铝业、广西吉利百矿、云南宏泰新型材料、中国铝业云南分公司及云南神火铝业等大型客户的青睐,市场持续火爆。”

环保投入是另一大亮点。该公司环保设施占项目总投资的18%以上,采用先进的煅烧和焙烧净化系统,排放值远低于国家标准,实现超净排放。这契合了国家“双碳”战略,也为企业赢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等荣誉。截至目前,该公司持有21项专利及13项行政许可,彰显了其研发实力。相关数据显示,该公司年均产值25亿元,利税1.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700余人,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产业链闭环

从阳极块到全球轮毂的华丽转身

路兴碳素的成功,不仅源自自身实力,更得益于黔西南州着力打造的铝产业集群。在巴铃重工业园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完全成型:路兴碳素的预焙阳极直供隔壁的贵州兴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转化为电解铝液;铝液又被输送至周边加工企业,如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变为高端铝制品。

登高新材料作为区域“链主”企业,2024年电解铝产量48.12万吨,用电65.18亿千瓦时,产值84.27亿元。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龙凯科技专注于铝制汽车轮毂生产,距离登高生产线仅1.4公里,铝水直达车间省去了二次熔铸成本,让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据了解,2024年,龙凯科技有限公司产销轮毂80万只,产值2.2亿元,远销全球20余个国家。这种“零距离”协同,将物流和能耗成本压至最低,形成强大竞争优势。 

地方政府通过“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策略,推动铝产业向精深加工跃升。2024年,黔西南州铝相关产业产值达210亿元,增速34%。当前,该州正引进更多上下游项目,聚焦交通铝、铝家居、铝户外用品、军工铝及高精铝五大方向。该州相关领导表示:“2025年,我们将争取省外电解铝产能指标转移,重点培育铝精深加工集群,目标产值突破300亿元。”路兴碳素在这一蓝图中扮演核心角色,其母公司将其定位为西南战略支点,持续投入资源强化产能。

绿色工业与区域共赢

山区转型的样本意义

路兴碳素的崛起,是黔西南州新型工业化实践的缩影。该公司环保节能的生产模式,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通过余热利用延长了产业链,例如带动蒸气产业发展,为园区注入新动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环保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我们的超净排放技术,让产品在绿色低碳趋势下更具市场吸引力。”

经济效益之外,社会效益同样显著。路兴碳素解决了700多个本地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服务业发展。兴仁市从传统煤炭输出地,蜕变为年产值数百亿元的铝业枢纽。2024年,黔西南州工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省,清洁能源和高端制造的结合,为类似资源型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采访接近尾声,路兴碳素相关负责人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依托技术创新和区位优势,提升产能利用率,拓展再生利用业务。加大对预焙阳极、阴极、电极糊及石墨制品的研发投入,深化与下游伙伴的合作,巩固全国市场地位,共享工业化红利。”

在机器轰鸣的巴铃重工业园区,路兴碳素用短短4年多时间,书写了一段山区工业逆袭的传奇。随着产能持续释放,路兴碳素必将带动贵州乃至西南地区,迈向更广阔的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