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智萍 刘长兴 罗毛毛 黄菲菲 简荷琴
一、九江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九江市具有显著的先天优势。一方面,九江自然资源丰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拥有鄱阳湖等优质生态环境,为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另一方面,九江历史文化深厚,是庐山文化的发源地,这些文化元素为品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底蕴和内涵。在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并重的九江,诞生了多个代表性农产品品牌,如庐山云雾茶、修水宁红茶、鄱阳湖虾蟹和瑞昌山药等。这些品牌凭借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整体品牌影响力仍局限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缺乏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广泛认知。同时,品牌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传统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系统性推广策略。此外,品牌保护意识不足,市场上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了品牌的声誉和进一步发展。
二、品牌建设路径的战略导向
(一)精准品牌定位
精准品牌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企业需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结合自身产品特色与优势,明确品牌定位。例如,鄱阳湖虾蟹可突出其产地优势,定位为生态健康食品,强调其天然生长环境。通过精准定位,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塑造品牌文化
塑造品牌文化是品牌建设的灵魂。通过挖掘九江的地域文化、历史故事和农产品特色,将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内涵,能够赋予品牌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庐山云雾茶可结合庐山的自然景观与茶文化历史,打造文化茶品牌。通过文化故事讲述、文化活动举办和文化符号设计,增强品牌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提升品牌忠诚度和市场影响力。
(三)拓宽传播渠道
开拓多元传播渠道是品牌建设的抓手。线上借助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及直播带货等新兴手段,精准触达目标客户;线下通过参与全国展会、开展品牌活动及在商超设专柜等方式,提升品牌曝光度。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传播策略,能有效传递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助力品牌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四)保护知识产权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品牌建设的法治基石。积极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品牌筑牢法律屏障。完善品牌管理制度,规范授权与使用流程,防止品牌滥用与侵权。加强知识产权宣传,营造良好的品牌发展环境。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品牌权益,确保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健康发展。
三、品牌建设路径的市场驱动
(一)把握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品牌传播的导向。企业应深入调研市场,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功能、包装等需求,以及对品牌的认知和期望。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问卷调查、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调整产品策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品牌市场契合度。
(二)完善品牌体验
品牌体验是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全过程感受。企业应从产品品质、包装设计、售后服务等多维度入手,优化品牌体验。例如,采用环保包装,提升产品品质感;建立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体系,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通过持续完善品牌体验,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三)深化合作联盟
企业应积极与上下游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建立深度合作联盟。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材料品质;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展销售渠道;与行业协会合作,共享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能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品牌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品牌建设路径的政策赋能
品牌建设需要政策赋能。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为品牌建设筑牢基础。另一方面,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作用,组织培训交流,整合行业资源,推动企业间合作与协同发展,增强品牌发展合力。通过政策支持与行业协同,助力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推动九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
五、品牌建设路径的建议
(一)持续创新引领品牌升级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包装与营销模式,以差异化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引领品牌升级。
(二)数字技术赋能品牌发展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定位目标客户,优化品牌推广策略。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线上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推动品牌数字化转型。
(三)区域协同拓展品牌市场
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整合资源,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借助区域优势,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通过区域协同,实现品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九江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需立足自身优势,精准定位、深挖文化、拓展渠道、强化保护,并借助市场与政策之力,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在持续创新、数字赋能与区域协同的助力下,九江市农产品品牌必将突破地域限制,实现长远发展,为九江市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助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文系2025年九江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九江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5YB184(作者单位:共青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