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生态文化融入农村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潘雪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而生态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推动乡村的绿色发展与文化振兴。“如何在农村思政教育中有效融入生态文化”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生态文化融入农村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生态与文化的振兴。当前,农村发展面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融入农村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文化蕴含的传统农耕智慧(如循环农业、生态种植等)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思政教育传承和弘扬这些生态智慧,既能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生态文化融入农村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1.结合乡土文化,创新思政教育形式

农村思政教育应避免“说教化”,而是结合地方生态特色,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农村思政教育应通过乡村大讲堂、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环保主题文艺演出等形式,让农民在参与中学习生态知识,在挖掘本地生态保护典型人物和故事的同时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2.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生态主题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农村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组织“绿色乡村”志愿服务队,开展垃圾分类、河道清理、植树造林等活动,让农民在实践中增强生态意识。此外,可设立“生态道德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环保的村民给予奖励,形成正向激励。

3.推动生态文化与产业融合,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开展农村思政教育不能脱离生产实际。可以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或者“合作社+生态农业”模式,让农民在增收的同时践行环保理念,并切身感受到生态文化的价值。

4.加强数字化传播,扩大生态文化影响力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成为农村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可通过制作生态保护微视频、开设“乡村绿色课堂”直播等方式,让更多农民了解生态政策和技术,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生态文化融入农村思政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教育模式,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助力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