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中,北重集团科研试制中心803车间的流动书箱前,高级技师王辉正翻阅着一本《Mastercam编程与项目实训》,突然他合上书冲向数控机床,迅速调整了几个参数——刚才书里提到编程的方法让他灵光乍现。“成了!”半小时后,他擦着汗对工友晃了晃书:“这宝贝帮咱们啃下一块硬骨头。”
此刻,在北重职工书屋里,青年职工薛怡然在“云管书”平台扫码借走《从工人到工匠》,屏幕上跳出温馨提醒:“开卷有益,启智润心!请珍惜这份书香,按时阅读,也请记得在7月30日前,将图书归还至就近的书屋或流动书箱,让知识在北重大家庭中持续流动!”这些鲜活的画面,正是北重集团以书香浇筑工业魂的生动缩影。
书香氤氲“绘就”精神坐标
走进北重职工书屋,390平方米的空间颠覆了人们对“工厂图书馆”的想象。午后的阳光穿过落地窗,在咖啡香与墨香交织的空气里,呈现着奇妙的场景叠影:阅读区职工沉浸于技术专著,书画班毛笔游走宣纸,儿童区传来绘本故事的稚嫩童声。这里已成为集“红色课堂+技能充电站+亲子乐园”于一体的精神综合体。这样的文化绿洲正在北重集团全域生长——4个国家级示范点如星辰闪耀,6个省市级站点串联成线,25个基层书屋深入公司神经末梢,109个流动书箱构建起立体知识网络。
在防务事业部总装车间,那只漆成“兵工蓝”的流动书箱被工人们亲切称为“解忧箱”。今年6月,当装配班组为新型液压系统安装犯难时,书箱里适时出现的《精密装配200问》引发传阅热潮。“书页都翻卷了还在流转。”车间主任笑着展示内页密密麻麻的笔记,“现在连老师傅都学会扫码预约专业书了。”
智慧赋能让传统书屋焕发新生。在“云管书”平台后台,管理员小袁调出热力图:“《数控编程进阶》借阅量同比涨300%,我们立即增购了姊妹篇。”AI算法基于图书的流通数据,精准绘制着北重人的知识图谱。而在女职工专属的“玫瑰书香”角,工艺设计师赵晓梅刚参加完亲子阅读活动,她说:“孩子在读绘本,我正在看这本《向前一步》,忽然有了竞聘项目组长的勇气。”
思想淬火正当时
全国劳动模范郑贵有对照《车工实用技术手册》中的案例,展示自主改进的工装夹具:“书里说‘0.01毫米的误差’,我们做到了!”这场思想淬炼,仅是北重职工书屋50余场品牌活动的冰山一角。
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个精神”实践座谈中,劳模们带着油渍的笔记本与《大国工匠》并置案头;“家庭开放日”里,父辈的劳模故事通过绘本在孩子心中播种;微党课上,青年党员们从《红岩》读到《新征程》时眼含热泪……这些鲜活的场景,让北重集团职工书屋真正化作滋养匠心的甘泉。
书屋建设被列入企业五年规划
如今在北重集团,书屋早超越物理空间的意义。当数字阅读资源即将突破万册,当“书屋+技能培训”诞生首个“工匠学分制”,这座用书脊筑起的精神长城,正为工业巨轮注入深沉的文化动能。
北重集团工会负责人指着新落成的亲子阅读区说:“我们测算过,职工借阅量每提升10%,技术提案就增加7%。”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北重将书屋建设写入五年规划,持续投入专项资金让知识血脉常新。
科研试制中心803车间里,王辉刚把流动书箱送回指定点位。箱里新添的《智能制造革命》扉页上,有他留下的字迹:“建议增补机器人维护案例”。这微小的互动,正是北重集团书香工程最动人的注脚——当知识在钢水铁流间自由奔涌,每一册书都成为点燃创新的火种,每一位劳动者都是文化星火的传递者。
(段文洁 曹鹏 杨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