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玮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文旅融合已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这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通过文旅融合,不仅可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焕发新的生机,更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活化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文化保护的历史使命
看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
面对文化保护的历史使命,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对未来的责任担当。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能够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承我们的共同记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它陈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并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赋予文物新的生命力,使历史变成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存在,增强了观众的互动体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则另辟蹊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讲好大运河故事的新路径。这些实践充分表明,活化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能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为文化传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从时代需求的文化使命
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着新的时代需求和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意味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守正创新”。既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又要紧扣时代脉搏,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例如,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成功“破圈”,不仅让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再放异彩,还带动了山西等地的文旅产业发展。游戏中的服饰、建筑和音乐设计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汉唐文化元素。通过邀请陕北说书人录制音频,使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借助这一热门IP,山西等地积极开发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文化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这种文化创意与旅游结合的模式,不仅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展现了文化创意产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旅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产业融合的实践要求
看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正是产业融合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在旅游、文创、影视等领域中,通过文化赋能,可以催生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例如,苏州昆剧院将传统昆曲艺术与现代化舞台相结合,成功地让古老的昆曲艺术焕发新的活力。这种融合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种类,提升了其文化附加值,增强了消费者的文化体验感。
此外,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更加生动和互动的形式呈现给公众。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文旅融合的征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绽放出别样光彩。我们要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推向纵深,以文化自信为基石,以守正创新为引领,以文化赋能为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永葆生机活力,让文化之美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作者单位:中共绛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