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又见冯南垣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杨仁宇

太行褶皱间,晨雾如纱缓缓舒展,

岁月的河床上,时光之水悄无声息地流淌。

那场汹涌的灾情,

曾在土地上镌刻下一道道疼痛的伤痕,

而今,春风织就的新绿,已将伤痕悄然弥合。

当我的足音再次叩响冯南垣的青石板,

记忆深处沉睡的旧影,

早已被岁月的苔藓温柔包裹,

眼前蓬勃生长破土而出,

我静静凝望,细细寻觅……

如同找寻阔别已久的挚友,

寻觅新的故事,续写崭新的诗意。


犹记得两年前初次相逢,

石阶上的青苔,堆叠着往昔的厚重。

村口老槐树伸展枝丫,

似仍絮语呢喃,诉说着未完的故事。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刻进我的心魂。

那时的冯南垣,

灾后重建的印记尚未褪去,

却处处跃动着坚韧的脉搏与希望的光芒。

如今重临,砖瓦仍存旧韵,

却在晨光里洇开新色,

眼前的景象,既如隔世之梦,又盈满惊喜,

恰似一场穿越时空的深情相拥。


往昔,太多珍贵的篇章散落风中,

未曾被世人拾起——

窑洞深处,红色教育的火种明明灭灭;

田垄之间,实践教学的希望抽枝展叶;

春晚舞台的璀璨华光,曾点亮整个村庄的夜空;

农大教授带来的知识雨露,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这些故事,都在等待岁月酿成醇香的美酒。


看!

昔日的窑洞群褪去沧桑,

化身为红色教育的神圣殿堂。

煤油灯晕染的昏黄里,

旧手稿上褪色的字迹渐渐苏醒——

先辈翻山越岭的足迹、战天斗地的豪情,

正被编织成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在时光深处凝结成永恒的光核。


八方游客循着信仰之光纷至沓来,

红色打卡地的路标上,信念熠熠闪光:

镜头定格下窑洞斑驳的年轮,

脚步丈量着先辈奋斗过的每一道山梁。

实践教学基地里,

一批又一批高校学子庄严宣誓,

鲜红的党旗凝聚起炽热的魂魄,

智慧如清泉奔涌,日夜浇灌着希望。

农大教授与老农的手紧紧相握,

将论文书写在广袤的田野;

学子们俯身记录泥土的低语,

让理论在田垄间深深扎根。

无人机掠过金色的麦浪,

洒下串串希望的涟漪;

智能设备在田间轻声细语,

让现代农业的光辉,

照亮每一寸土地的肌理。


村史馆前,红灯笼依旧艳丽夺目,

如同春晚直播那晚,汇聚万千炽热的目光。

锣鼓声仿佛仍在巷弄间回荡,

非遗花鼓戏的旋律,

化作绚丽彩绸在空中翩然飞舞,

舒展着冯南垣千年的深厚底蕴与磅礴威仪。

古戏台上,红绸翻卷似漫天云霞,金箔闪烁若星河倾泻,

梆子腔高亢激越,穿透云霄,

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

演绎人间悲欢离合,

唱醉了满山星辰,

更唱活了冯南垣烟火缭绕的万种风情。


田野间,新苗在春风中挺直脊梁,

套袋技术包裹着青涩的梦想,

只待金秋时节,硕果将枝头压弯。

蒸笼腾起袅袅白雾,霍州年馍的麦香飘散街巷,

层层叠叠的花馍,塑出祥龙瑞凤的灵动,

捏面人的手艺揉进岁月的褶皱,

将丰年的祈愿蒸得饱满香甜、沁人心脾。

师红兵老汉拭去额头的汗珠,

久久凝视着与总书记的合影,

一股暖流瞬间漫过心间。

沧桑的面庞上,笑容绽放,

盛满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而眼角深深的纹路里,

藏着土地馈赠的甜蜜,

更是对生活最炽热、最质朴的告白。


又见冯南垣,

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动人的传奇,

每一缕清风都裹挟着奋斗的豪情。

那些曾被岁月掩埋的故事,

如今都化作灵动的诗句,

在时光的长河里闪耀光芒,

见证着这片土地绽放出全新的绚丽,

成为无数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注:冯南垣村隶属于山西省霍州市师庄乡,2021年秋涝灾后重建焕新,依托红色资源深度融合发展农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与红色精神传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