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彭慧 长沙报道)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内,卢旺达的辣椒辛香与坦桑尼亚蓝宝石的璀璨交相辉映。6月12日上午,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48个非洲国家、9个国际组织及27个中国省区市的4700余家中非机构齐聚湘江之滨,2.8万与会者用计算器敲价、用手势沟通、用笑容传递合作诚意,展馆内涌动着跨越山海的经贸热浪。
国家级平台彰显“非洲主场”
本届博览会以“中非共行动 逐梦现代化”为主题,规格创下新高。政要汇聚。非洲国家83名正部级官员、33名副部级官员、9名州省长及41名驻华大使亲赴长沙,与联合国工发组织、非盟委员会等国际机构高级代表共襄盛举。双向奔赴。刚果(布)、肯尼亚等5国担任主宾国,湖北、重庆作为主宾省(市)。非洲国家自主举办商务活动数量达历届之最——肯尼亚、津巴布韦等6国深度参与办会。平台升级。主展馆10万平方米的“六馆一区”规模宏大,首次设立中非合作知名品牌展、非洲好物展等特色展区,为25个非洲国家搭建形象展位。非洲好物网购季,200余款产品吸引近5万人次线下体验。
160亿美元项目锚定产业链融合
中非合作正从贸易往来迈向深度产业协同。签约规模创新高。本届拟签约项目199个、金额160.32亿美元,对接项目295个、金额48.73亿美元。前三届博览会累计签约533.2亿美元,项目履约率高达83%,为本届奠定坚实信誉基础。产业链深度对接。重点活动“中非产业链合作交流”汇聚中非政商领袖400余人,中国进出口银行、三一集团、非洲跨境电商Kilimall等机构共商融合路径。首批14个实体产业链合作项目实施方案即将发布。通道建设提速。湘粤非铁海联运年均增速98%,触达非洲全部枢纽港口;长沙至内罗毕航线承运旅客22.7万人次,“长沙—亚的斯亚贝巴”货运航线支撑全球贸易。
从展品到品牌的蜕变之路
博览会正重塑非洲产品在华价值链。特色产品扎堆亮相。肯尼亚红茶、纳米比亚辣椒酱等800余款非洲商品登陆展馆。长沙海关数据显示,千余种非洲食品、工艺品、矿产品已报关入境。品牌孵化显成效。“非洲品牌仓”项目成功打造120款走进中国家庭的爆品,如“节节高”坚果、“魔辣哥”辣椒酱。
五一商圈“酋长码头”非洲主题馆已成网红打卡地。准入红利持续释放。马达加斯加羊肉借上届博览会打开中国市场,中马牧业构建全产业链,预计3至5年年输华量达2万吨。中国对马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进一步催化丁香、虾等产品出口。
打造对非合作“制度高地”
作为东道主,湖南借博览会构筑系统性优势。机制创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首创“海外仓+离岸账户+本币结算”模式,带动贸易额3400万美元;新型易货贸易试点1.12亿元,规模全国第一。平台联动。湖南14个市州与28个非洲国家建立对口合作机制。高桥大市场常设展馆、湘潭工程机械再制造分展馆实现“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人文筑基。中非民营经济论坛、妇女论坛等相继落户湖南,马拉维驻长沙总领馆及多个非洲商协会设立办事处,织密交流网络。
签约台前,中马牧业执行总裁张婷与非洲伙伴紧紧握手——这条从马达加斯加牧场到中国餐桌的羊肉产业链,正是中非现代化同行之路的生动缩影。
当三一硅能的微电网点亮赞比亚矿山,当卢旺达辣椒在中国品牌加持下身价倍增,中非合作已超越简单的资源互补,升华为发展范式与能力的深度共生。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湘江之畔的博览会上,湖南的工程机械与非洲的矿石共鸣,中国的消费市场与非洲的农产品共舞,一条由27亿人共同铺就的现代化赛道正向远方延伸。
在动荡变革的世界格局中,这场跨越山海的经贸盛会,正以160亿美元的新合约与83%的履约率向世界宣告:中非命运共同体,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写在每一份合同、每一条产线、每一个共享发展成果的笑容里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