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
在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剪辑拼接作为短视频制作的核心环节,已经从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变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通过剪辑拼接,创作者可以运用镜头语言传达情感、塑造氛围,甚至影响观众的情绪。然而,随着情绪设计在短视频中的广泛应用,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追求情绪设计导致内容同质化等。本文将系统性地分析剪辑技巧与情绪设计的关系,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平衡技术与创意,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短视频行业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已迈入成熟稳定期,但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截至2024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5亿,占网民总数的96% ,市场渗透率接近饱和。在此背景下,行业呈现三大特征:第一,用户增速放缓,内容同质化问题愈发凸显。为吸引流量,大量短视频创作者过度依赖情绪设计模板,如励志类视频多采用激昂音乐与快速剪辑,治愈类视频则多用轻柔音乐与慢速剪辑,导致内容形式单一,观众审美疲劳。第二,监管政策趋严,如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的落实,对短视频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 商业变现压力凸显。流量成本攀升进一步挤压了中小短视频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平台需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间寻求平衡。
以抖音“办公室小幸运儿”账号的创新内容策略为例,“办公室小幸运儿”是一个专注于职场生活题材的抖音账号,通过记录日常办公中的有趣瞬间和职场小故事,吸引了大量上班族的关注。该账号的成功在于其内容的创新性和贴近性。它没有采用常见的励志或搞笑模板,而是通过真实、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职场中的酸甜苦辣,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例如,通过中景镜头捕捉同事之间的互动,用近景镜头展示人物的表情和细节,传递出职场的温暖与压力。这种内容策略不仅避免了同质化问题,还通过情绪设计增强了观众的粘性。
情绪设计是短视频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但创作者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刺激,而应注重内容的深度与内涵。短视频可以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真实的故事背景,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作品的感染力。例如,在励志类短视频中,除了常见的快速剪辑和激昂音乐,创作者可以通过真实的人物故事和细节描写,传递出更深层次的奋斗精神和价值观。在情感类短视频中,通过舒缓的节奏和温暖的画面色彩,传递出细腻的情感和人文关怀。这种深度与内涵的结合,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粘性,还能提升作品的社会价值。
从“剪辑拼接”到“情绪设计”,短视频编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都在不断进化。剪辑拼接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然而,过度追求情绪设计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和缺乏深度。因此,短视频创作者需要在实践中平衡情绪设计与内容深度,通过创新的剪辑技巧和有意义的内容表达,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短视频行业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和深度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