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露
古代行军作战,需要观察烽火狼烟,以便传递军情;现代矿山开采,需要用不同颜色安全帽,以便区分职能岗位……眼睛作为人脑接收安全信号的第一道窗口,如何让其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让视觉成为隐患排查的金钥匙、化作防御风险的护目镜?5月20日,长沙市发布全国首部《工程建设项目工伤预防目视化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建立“让安全可见、叫隐患显形”的目视化管理体系,以科学为工具,为建筑工人锻造透视风险的“第三只眼”。
当天,来自政府、行业协会、建筑企业的130余名代表,在该市首个目视化实践样板项目——国体实验学校,通过目视化路演体验、样板项目参观等形式,沉浸式体验“看得见的安全”创新实践。
《指南》让工地安全管理“可视化”
“目视化不是贴标签,而是让安全本能化。通过目视化以视觉驱动行为,让安全规范,‘落地生根’。”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舒是长沙市工伤预防专家,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张舒说,《指南》主要包括人员、工具设备、环境区域、工伤预防文化等方面的目视化,聚焦安全系统的人、物、环境要素,为不同危险源匹配黄、橙、红三色预警体系,让危险一目了然。同时《指南》创造性建立可循环利用的目视化素材库,既允许企业按需组合警示标识,又能保持安全要素的内在逻辑,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的安全愿景。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指南》是长沙市工伤预防领域的里程碑式成果,标志着长沙正式开启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可视化时代”。《指南》首次将“目视化管理”理念系统化融入工程建设场景,通过标识、色彩、标语等直观手段,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思路。长沙市将重点推广工程建设项目目视化管理理论成果,持续打造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沙方案”,为全国工程建筑行业提供工伤预防新范式。
路演体验,边玩也能学安全
为更好地让项目工人感受目视化管理的内容。长沙市还在样板项目部设置目视化路演体验区,在互动中学习安全知识,实地感受目视化。
在区域目视化区域。通过找“茬”的方式,让区域隐患现形。通过展示各种区域的实拍图片,参与者找出该区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再提出可以进行目视化建设手段,来针对该区域进行工伤预防。文化目视化区域,通过手写安全标语,让安全意识记得更牢固,墙上的“焊枪握在手,安全记心头”“科学管理,施工规范”等标语,让大家纷纷驻足打卡。
“身份亮出来,安全看得见”。人员目视化路演区,通过随机抽取“钢筋工”等不同工种卡片,在空白人体立牌对应部位上张贴包括正确颜色的安全帽、人员身份牌(需挂在脖子上)、人员资质帽贴、特种作业袖章等。“原来工地上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代表着他们工作岗位不同。”现场体验的一位年轻小伙感慨道。
样板项目参观:
沉浸式感受“安全可视化”
通过样板项目参观,可以切实地让工地人员沉浸式感受“安全可视化”。大家沉浸式体验项目施工区、仓储区、塔吊区等场景,直观学习工伤预防目视化标准体系,深入了解长沙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工伤预防的创新举措。
走进国体实验学校项目现场,从办公区到施工区,目视化管理的细节直入眼帘。工地长廊上整齐有序地张贴着工伤预防海报,“必须系安全带”“确认作业顺序”“严格执行检查”“禁止单扣吊装”等图文、漫画标语形象生动,安全口诀朗朗上口;仓库及加工区物料分类标识清晰,机械设备危险部位喷涂醒目红黄警示色;楼内施工区临边防护栏挂有“禁止翻越”标牌;办公区楼梯间悬挂“小心台阶”反光条。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活动,而是一场安全管理的思维革命。”参加活动的湖南乔口建设有限公司质安部安全组员陶国梁表示,将把目视化理念深度融入项目管理,“让安全真正成为工地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