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龙秀姣与欢喜茶业:一片茶叶引发的乡村蝶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7-3 2 1.jpg

 隆明金

在湘西保靖县的青山绿水间,一位苗族女支书用十余年的坚守,将一片荒山变成了千亩茶园,让“欢喜茶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她是龙秀姣,从村干部到茶产业带头人,她带领村民种茶、制茶、创品牌,书写了一段关于坚持与希望的动人故事。  

 

初心:从“打工者”到“种茶人”

2008年,在外打工的龙秀姣回到家乡吕洞山镇茶岭村担任村干部。面对村里零产业的窘境,她敏锐地抓住了政府发展“保靖黄金茶”的机遇。“如果能有自己的产业在家发展,乡亲们就不用背井离乡了。”怀着这样的信念,她带头试种茶叶。起初,村民疑虑重重:“种茶能赚钱吗?”“赶不上清明采摘怎么办?”秀姣书记没有退缩,她一边自学技术,一边建起小工厂跑销路。2012年,当第一批茶叶卖出后,村民看到实打实的收入,终于放下顾虑,纷纷加入。

“以前大家靠挖药材、砍竹子一天挣几块钱,现在种茶轻松稳定,年年有收成。”秀姣书记感慨道。如今,茶园规模从最初的试验田扩展到6000多亩,曾经的荒山成了“金山银山”。

 

破局:从“单打独斗”到“全村共富”

“我个人富不算富,村民们都富了那才叫富。”秀姣书记深知,只有让村民看到希望,产业才能真正扎根。她请来省茶科所专家指导技术,政府也提供政策支持,逐步解决了种植和销路难题。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最让秀姣书记自豪的是村民生活的蜕变:“以前老人靠子女接济,现在他们自己采茶挣钱,还能给孙子买礼物;赶集时,大家大包小包买肉买水果,日子越过越红火。”更令人欣慰的是,年轻人回来了。他们不再向往城市,而是投身茶产业,甚至尝试直播带货,为古老茶园注入新活力。  

 

品牌:从“无名茶”到“欢喜佳人”

2019年,“欢喜佳人”品牌横空出世。谈及品牌寓意,秀姣书记眼中带笑:“种茶人欢喜,喝茶人欢喜,送茶人更欢喜!”这份“欢喜”背后,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欢喜茶业主打保靖黄金茶,其中1号茶销量领先,2号茶以鲜爽回甘著称,9号茶则专攻红茶市场。每一片茶叶都产自海拔600米的优质茶园,采用“两揉两烘一炒”工艺,确保干茶干净、香气浓郁。“我们不仅要种好茶,还要让客人爱上茶的故事。”秀姣书记说。  

 

传承:从“产业振兴”到“文化扎根”

在茶岭村,茶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文化纽带。秀姣书记推动全村学习泡茶、品茶,从老人到孩童,人人都是茶文化传播者。“若自己不懂茶,如何让外界认可?”她制定十年规划,希望培养一代“茶文化传承者”,让健康饮茶的理念深入人心。  

村民的变化悄然发生:八旬老人穿着苗族盛装采茶,年轻人用直播讲述茶园故事,孩子们在茶香中长大……“茶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秀姣书记相信,这份坚持终将影响一代人。  

 

未来:以品质护航,让茶香飘得更远

对于未来发展,秀姣书记目标明确:“做好自己,为下一代铺路。”欢喜茶业严格把控生产流程——从一芽一叶的采摘,到70%含水率的精准摊放,再到创新工艺的杀青与提香,每一步都力求完美。茶园所在的湘西山地,富含硒、氮等元素,为茶叶品质提供了天然保障。  

“也许我们这代人看不到最终成果,但打好基础,子孙后代的路会越走越宽。”秀姣书记语气坚定地说。  

 

笔者手记:一片茶叶,一方欢喜

从荒山到茶海,从贫困到共富,龙秀姣用一片茶叶托起了乡村振兴的梦想。如今的茶岭村,茶香四溢,笑声朗朗。这里的故事,关于坚持,关于希望,更关于一群普通人用双手创造的“欢喜”奇迹。正如秀姣书记所言:“种茶是开心的事,看到大家欢喜,一切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