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西南物探分公司: 与风沙较量 为大地“听诊”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野  姚冰 文/

5月的新疆大地,风沙时时来临。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山地三队承接的喀什格架二维采集项目,所在区域以厚黄土为主,随处可见小型龙卷风腾空而起,裹挟着砂砾漫天狂舞,呼吸间,嗓子眼里都能感觉到沙砾的粗粝……

风沙肆虐,决心如磐

513日这天,为了加快突击 01K 线剩余井位,钻井工序组长王康大手一挥,喊道:“兄弟们,设备搬起来,今儿个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的声音被狂风撕扯得有些破碎,但依然坚定有力。

走在自修的“盘山公路”上,一侧是落差近百米的山崖,一侧是厚实但不时会滚落沙粒的岩壁,中间就只有一条挖出来的约20厘米的路。途中不时得避开不知何时撺出来的小型龙卷风,可谓举步维艰。王康扛起钻井设备的一角,肩膀瞬间被压得下沉,可他的腰板却挺得笔直。

“组长,这风刮得沙子直往脖子里灌呢!”张树贵边走边喊道。王康嘿嘿一笑:“怕啥?就当免费的磨砂护理了,等干完这票,咱都能变帅小伙!” 一句话,让大家不禁笑了起来,疲惫和烦躁稍稍散去。

背水送油:踏出一条补给线

钻机一旦开动,水和油的消耗就不小,从山脚到钻井位置全程约10公里,物资和生活用品全靠搬迁人员一件件背上去,这样的路,周凯文和他的同伴每天要往返5次。

中午气温飙升到30多摄氏度,光秃秃的山路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避毒辣的阳光,帆布背包带深深勒在肩上,20公斤的油桶也热得烫人,周凯文数着脚下深浅不一的脚印,喉咙里泛起铁锈味 —— 那是连续3个小时滴水未进的灼烧感。

队伍排成蜿蜒的一字长龙,老队员们主动扛起最重的容器。走在最前面的何虎在一段倾斜角约30度的坡面上奋力挖掘出七八个可供踩踏的浅坑,扬起的细沙弄得他灰头土脸,在众人称他不负“开路先锋”之名时,他咧开干裂的嘴唇苦笑:“这沙比我老家的小米还细。”无人注意到他后颈被帆布磨破的伤口,渗出的血水早已和沙尘黏成硬痂。

飞渡:与风险的惊险博弈

飞渡运输在风沙的肆虐下,充满了未知的风险。简易的飞渡装置在狂风中摇晃不止,绳索被吹得“呜呜”作响,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第一个队员要开始松手了,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紧张的心情,但狂风的呼啸还是让他的心跳陡然加快。随着启动指令,他缓缓滑出。刚一离开起点,狂风就像无数只大手,用力拉扯着他和飞渡装置。装置剧烈晃动,绳索被吹得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他们和风沙来了场安全与意志的较量:避开风沙最强烈的时段进行作业;加强设备防护,反复检查卡扣和保险绳的牢固程度;还有人提议给设备裹上厚厚的棉被,增加重量达到稳定的目的。

“安全绳再加固三圈!”

“偏移 15 度!往右打!”

对讲机里两个山头的人都在奋力嘶吼。

如今,钻井工序已进入冲刺阶段。夕阳下,王康望着整齐的采集设备,眼里满是骄傲:“等数据出来,这片黄沙下的宝藏,就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