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辉在中国高端汽配市场经营20余年,一直都在追求成为心中那个最好的自己。黄辉潜心研发,至今已拥有多达16项的发明专利,成为行业的领先者之一。
与高端汽配结缘
黄辉英语能力突出,他从一名英语老师到外贸公司员工,最终成为高性能汽车零配件产业的佼佼者。
一天,黄辉接到外贸局的电话,是一家大型国营机械加工厂接待了一位美国客人,涉及一些汽车配件的业务。这是美国一家做汽车改装业务的公司,黄辉全权负责相关业务的出口环节。
2001年,企业陷入破产边缘,不得不与美国客户解约。但美国客户对黄辉的人品和能力非常信任,于是找到他,劝说他组织生产,由他们在美国进行产品营销推广。
黄辉经过认真思考后,于2002年成立了江西桑格瑞高性能配件有限公司,专门为美国客户生产用于赛车运动的汽车零配件。为此,黄辉还专门去美国观看了这项运动,让他对这项运动有了更多认识,也让他对高性能汽车零配件市场有了新的认知。
他明白,这样的赛车零配件对性能的要求很严格。要达到要求,就必须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但企业初创资金不足,能购买的设备有限。于是黄辉想通过技术改造,把原有的低端设备改造成符合生产高性能零配件的要求。他托人找到已经退休的技术工程师薛工,和他一起制定了技改方案,最后确定先从发动机内的摇臂进行改造。
摇臂虽然很小,但却有11个配件,每一个配件的精度要求都非常高。单一配件的精度都已经很艰难。于是,黄辉找到一些协作工厂,部分小配件交给他们负责。每当这些协作工厂有任何问题,黄辉都会带着薛工第一时间去现场解决问题。
正因如此,黄辉对每一个配件的生产环节都了然于胸,甚至对一些钢厂制造材料的配比都去做研究。一些没听说过的稀有金属都成为他的研究对象。对此,黄辉无数次去钢铁厂跟技术工程师沟通。最初,因钢厂工程师对黄辉不了解,直言如果黄辉的采购量不大的话,他们是不想接这个单子的。但黄辉每次都尽最大能力去提升采购量,并极力说服他们帮忙生产。
此时,黄辉每天翻阅大量书籍去解决相关问题。甚至跑到专家家中去请教,什么样的材料配比才能生产出自己需要的零配件。多数黄辉在钢铁厂一住就是一个礼拜,在什么温度下添加什么元素都弄得清清楚楚,这时他已经是行业内的专家。
三年后,黄辉拿出了6个系列60多个型号的摇臂。美国客户对黄辉提供的产品非常满意。如今,黄辉的企业已是客户一站式的摇臂采购基地。
成就产业辉煌
黄辉用了5年时间,把自己在高端汽配行业的出口量级稳定在国内领先的位置。
2009年时,黄辉想到用提升设备自动化来改善工作环境。很长一段时间,黄辉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设备提升方面。在投入300万左右后,为工厂引进了机器人和机械手。直到用机器人和机械手生产的成品出现后,黄辉才真正看到“新装备”的好。解决部分工种的安全性问题,并且提升了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后来,黄辉遇到了技术检验的瓶颈,就是检验效率不高。有一个客户在装机后,发现出售的发动机里有一台出现严重故障,直接造成8万美元以上的损失。经过检查发现是黄辉生产的一批8000多支的摇臂中,出现了2个断裂的产品。运行后,造成发动机直接报废。尽管产品不良率符合合同中0.00025%的规定,但黄辉认为一旦出现故障,客户的损失就是100%。责任确定后,黄辉也毫不犹豫地赔付了客户所有的损失。同时,黄辉根据8D整改报告,开始着手寻找根治此类问题的措施。
最终,黄辉确定是产品在装配过程中,滚轴与中心轴的平行度出现了偏差,导致高速运转后产生了发热变形,最终整个摇臂散架,掉落在发动机内部。找到问题后,黄辉带领团队,利用5天的时间,研制出了能够确保精度的装配工装。此时,他还研发出了0.5秒/支的检验工装。经过改进后,实现了对平行度100%全检的目标。很快,黄辉的团队研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加工手法,均为国内首创。
小结
如今,黄辉已经带领他的团队获得了16项在锻造工序上的国家专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整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而黄辉,早已是行业内的风云人物。号称美国赛车第一号曲轴的C公司是他坚定的合作伙伴。在不久的将来,黄辉还将带着他最新研发的产品亮相在世人面前。
(李云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