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用互联网平台将各地公园串联起来将公园建设为生态教育场所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刘佳荣

周末天气稍微晴朗一点,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边就挤满了游人,停满了私家车。跟随人流在湖边游览,风景如画,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笔者心想,要是能建个生态教育基地,让孩子们在公园里学习生态知识就好了。为此,笔者建议:通过社交网站将四川省各大公园整合为一个生态教育平台,市民通过该平台就近参与生态教育活动,并购买生态商品;政府通过该平台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家生态保护法规,以及央省两级的生态保护工作;该网站由官方指导,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早在2009年,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启动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评选活动。2017年,四川省林业厅启动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评选活动。2018年,该厅还启动了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评定。这些评选活动旨在鼓励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生态教育,实际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挂牌单位并非城市公园且远离市区,无法让市民轻松获得生态教育服务。此外,各挂牌单位提供的生态教育服务并非商品,没有专业设计,未批量生产,未进入市场流通,也少为人知。显然,政府评选挂牌的方式并不能解决生态教育问题。

换个思路,如果把生态教育当作一种生态商品,并且配套建设商品市场,情况就会好得多。由此,笔者产生了以城市公园为基础建设四川省生态教育网络平台的想法。引入市场机制,将生态教育变为文化商品,让文化公司经营这种商品。鼓励生态人才设计课程、活动,并在自然场景下授课,前者包括:生物老师、环保科研人员、环保组织等。引入平台机制,将生态教育各要素置于同一媒体平台,包括公园、教师、学生、文化公司、生态产品、企业等。让各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自行组合,并形成生态商品。让市民自由挑选商品,例如去哪个公园报哪个生态培训班。如果该想法变成事实,孩子们就能在手机上报班——就像报钢琴班一样,邀约同学来到公园,在老师带领下探索生态奥秘。

上述想法要变成现实,对政府而言,操作不难,但需谨慎实施。首先,需要一个相关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其工作内容至少包括:出台城市公园加入生态教育平台的政策;组织项目的招投标——确定生态教育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单位;监管生态教育平台的运作。其次,要引导、扶持生态教育网络平台成为商业性网站,能自主运营,自负盈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是该计划实施的前提,能否商业化运作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政府不应向该项目投入任何资金,包括公园场地都只能短期内免费使用。依照商业规律,生态教育平台的经营方只要取得了多家公园生态教育场所的使用权,就获得了融资能力。从媒体运营角度看,生态教育平台本身具有盈利能力,它可在网络平台、公园的生态教育场所上同时销售生态商品。而生态商品是一个宽泛的领域,从农业到工业,从文化、教育到旅游,各领域均有生态商品。第三,建议该项目先在成都市开展。成都市人口与公园较多,能为生态教育平台提供良好支撑,待该项目具备盈利能力后,再向全省铺开。

 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全国,尚无一地成功探索出市场运作生态教育的办法。如果四川省能率先解决该问题,将为全国各地提供先进经验,并为自身塑造优良的生态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