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激发农民主体性促进资本下乡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何淡宁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多元化、多层次地注入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培育与发展机制,着力打造一支兼具农业专业知识、深厚乡土情怀和农民服务意识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深耕厚植已久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与顶层设计的深远谋划。当前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成农业强国的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有选择性地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地区,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从激发农民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索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一条新路,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厚植农民主体地位根基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石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民是农村的主角,更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真正尊重他们、满足他们的要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部动力。目前,部分地区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忽视了农民的主导地位,有许多基层管理者全权决定并替代农民发声,让农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受挫;部分投向农村的项目,由于未能充分考量农民实际需求,引发农民反感。此类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推进的步伐,削弱了乡村发展效能,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妥善解决。因此,乡村振兴要保障农民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并有参与权和决定权。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队伍,让其掌握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构建农民利益诉求表达体系与保障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保护其合法权益。

培育资本下乡活力土壤

激活乡村振兴关键要素

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对振兴乡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资本,可以是资本以外的资金、科学技术、人力和管理知识等多种资源,用于开发农产品,进而发展乡村经济。但资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和管控措施,很容易造成农民利益受损,比如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推动资本进农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农户这一主体为导向,实现资本与农民的双盈利。当前要用政策引导、法律鼓励的方式,吸引更多资本下乡,与农户主体作用相互结合。当我国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支持政策制度体系,营造资本进入农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大量的商业资本进入农村地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其次,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投资的引导和监管,建立标准化的农村投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规定农村投资活动范围和边界。希望政府通过增加农村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提高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农村基本服务的基础设施水平,减少资本进入农村的成本。第三,通过减免各类税收、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商业资本进入产融结合类二三产,如农产品加工产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将减免投资农村产业企业的税收和提供一定财政扶持,严把乡村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危险性评估,防止乡村生态系统和社会秩序受损。此外,加强乡村投资人与农户利益关联机制监管,确保农户获得公平收益,如有的地方在土地转包中约定公司必须与农户签订标准化合同,明确付钱方式、土地用途、农民工作等内容,以维护农户利益。与此同时,促使资本与农户形成各种类型的联合。鼓励资本以参股、合营等方式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经济联系形态,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如部分地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办法,企业提供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合作社管农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乡村企业发展和增加农户收入。

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

铺就共同富裕前行通途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发挥资金流向农村,扶持乡村振兴发展的高层次方向性,最终目的是使乡村振兴发展和共同富裕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广大农民能够从中获得改革发展成果。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农民主导,资本进村是要通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的收入提升、让农民生活变好、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实践应用中,部分地区已通过增强农户的主体地位并引入资金到农村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浙江的安吉县余村原先是以采石业和水泥厂为主的工业村,环境被严重破坏,但他们开始让百姓主导,鼓励商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业,运用政府主导、公司筹资、农商入股,建造了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验示范点,将该村由销售矿砂单一获利转型为经营观光景点赚门票钱的模式,村民将从土地或房屋承包费、旅游收入等方面获取固定收入而进一步提升其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为保证乡村振兴和全民共同富裕的有机衔接,还需要在经济发展、收益分配、基本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统筹与发力。一方面要发挥农田天然优势发展特色优势行业,增强其发展能力,扩大规模;另一方面要优化农村利益分配、加大对贫困农户的帮助力度,以减缓城乡贫富分化问题;最后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的公共卫生,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农民的城乡基础社会福利均等化。

(作者系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北大博雅产学研训研究院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