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积极心理培育视域下中职思政教育的价值重构与实践转向 —— —基于育人本质的三维必要性探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蒲娟芳

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正面临从价值传递向人格塑造的功能拓展。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个体社会化需求、职业教育育人规律、社会转型期人格建构三重维度,系统论证中职思政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实践分析,揭示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对破解中职生自我认同危机、增强中职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促进中职生融入社会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中职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新时代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技双馨”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中职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学业压力、职业选择等多重挑战,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偏低、抗挫折能力薄弱等问题。传统的中职思政教育侧重理论灌输与行为规训,未能有效回应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融入中职学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不仅是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培育健全人格”要求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层突破。

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心理奠基需求

中职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其心理发展呈现显著的矛盾性特征。一方面,技术技能学习带来的职业角色预演催生成就动机,如某汽修专业调研显示,63%的中职学生渴望通过技能大赛证明自我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导致56.7%的中职学生存在身份认同焦虑。这种心理冲突在思政课堂中具象化为对理论学习的疏离感——当“工匠精神”仅作为知识点记忆时,难以转化为应对职场挑战的心理韧性。

积极心理品质培育为此提供了破解路径。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心理资本建设相融合,如在“职业道德与法治”模块中嵌入职业抗压训练,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开展成长型思维工作坊,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技能自信—心理自强—价值自觉”的认知闭环。在我们课题组的实践研究中显示,采用心理剧形式演绎职场伦理冲突的班级,该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测评成绩大幅提高。这印证了思政教育与心理培育的协同效应。

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育人规律使然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要求其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特殊规律。传统的中职思政教育往往陷入两大误区:或脱离专业场景空谈道德,或将心理辅导窄化为问题干预。某机械专业学生坦言:“老师讲的诚信很重要,但不知道怎样面对企业实习中的质量检测压力。”这种育人实效的衰减,源于未能把握职教学生“做中学”的心理建构特点。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中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在实训车间开展“工匠精神体验课”,将零件加工误差分析转化为责任意识培养;尝试通过电商直播实训中的团队合作,增强中职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抗压能力。这种“心理品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三维融合,使抽象的价值引导具象化为可感知的行为养成。我们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某职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学生在完成社区服务方案设计的过程中,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得分率较传统教学班提高了25.2%,印证了实践载体的关键作用。  

社会转型期人格建构的时代应答

在数字经济与产业变革双重影响下,职业世界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2023年人社部发布的报告指出,智能制造领域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2.3年。这对从业者的心理适应力提出更高要求。中职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必须通过思政教育锻造学生的“心理免疫力”。

这种时代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为三个转向:一是从规避风险转向培养成长型思维,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分析企业转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挫折的进化价值;二是从知识记忆转向情绪智力开发,如借助VR技术模拟职场人际冲突场景,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三是从个体规训转向共同体意识培育,如通过“乡村振兴实践项目”培育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某中职学校开展“人工智能伦理辩论赛”后,72%的学生表示更能理性看待技术变革带来的职业焦虑。这种心理认知的提升,正是思政教育回应时代命题的生动注脚。

中职思政教育转向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纵深发展,本质上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从塑造“工具人”转向培养“完整人”。这种转向既需要重构“价值引领—心理赋能—行为养成”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更呼唤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从理论宣讲者变为心灵导师,从道德评判者转为成长伙伴。当思政课堂成为点燃希望、唤醒潜能的生命场域时,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价值追求。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心理品质评价标准与专业课融合机制,让积极心理培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鲜明标识。  

【基金项目】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课题“新时代中职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SZQ202407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