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分析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张恩铨

现如今,绿色低碳发展早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此大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愈发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我们要认真学习、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体系

绿色金融的发展依赖政府政策主导、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绿色企业转型发展、消费者低碳消费等,这四方基本构成了绿色金融的市场参与体系。政府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统筹全局,锚定绿色金融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发展中作为资源供给者和服务者,需要创新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和提供优质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企业在绿色金融发展中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和使用者,需要运用金融资源创新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绿色化。消费者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受益者和投资者,通过绿色投资和消费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结构有待优化。我国当前的绿色金融产品仍然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发展相对不足,规模相对较小,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机构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绿色项目提供全方位、一揽子金融服务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绿色金融产业链的融合与拓展。同时,大部分绿色项目周期较长,而我国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产品平均负债期限与绿色项目周期错配,也不利于绿色项目的长期发展。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集中在绿色信贷等传统金融工具领域,对于金融衍生品工具创造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往往不能满足绿色企业的多样化专业化融资需求的问题。大多数绿色金融产品是聚焦企业融资设计的,市场上,针对个人消费者的绿色金融产品相对不足。部分绿色金融产品只是对传统的金融产品进行绿色包装,在产品设计、风险规避、定价机制上缺乏绿色专业性创新。

绿色金融行业规范标准有待完善。绿色金融的标准和规范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石,我国绿色金融在绿色项目认定口径、产品设计、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与国际通行的标准相比,有一定差距。我国相关的绿色发展目标主要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角度切入,而国际上普遍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主要目标。我国对资金应用到绿色产业的比例要求低于国际标准。根据监管要求,企业债券允许企业使用不超过50%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营运资金,而交易所公司债券对募集资金投入绿色项目要求的比例是70%,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则要求募集资金需全部投入绿色产业市场。但从国际惯例来看,至少95%的绿色债募集资金应投向绿色资产或绿色项目。

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支撑力度不足。当前,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已经认识到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但金融机构往往基于风控考量、产业发展前景、投入产出效率等因素,认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压力较大,市场前景不明确,使得金融机构投资信心不足。目前,我国绿色贷款主要集中在新兴绿色产业,尤其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清洁能源项目上,对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优化绿色金融产品结构。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保持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稳中有进,夯实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融资方式。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绿色项目的开发和运营。推动绿色基金发展,增加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鼓励发展绿色保险,缓释绿色企业和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探索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发展,最终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同步发展的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产品结构体系。

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补齐短板,开发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不同的绿色企业类型,同一绿色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产品的适配度和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围绕碳排放与碳金融领域,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金融产品创新,设计能够激活个人绿色消费需求的零售端商业模式,拓展以碳排放权为标的的资管类业务,比如推出绿色消费贷款、绿色信用卡等产品,鼓励个人参与绿色投资。

完善绿色行业规范标准。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际上通用的绿色金融规范与标准,立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我国绿色行业的规范标准,建立完善绿色投资指引、绿色低碳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服务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推动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稳健发展。

加大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融资支持力度,与金融管理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同时结合传统产业的转型潜力,建立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科学评价体系,依据科学的评估结果确定资金支持额度和利率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