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多轨探索会理绿陶传统工艺制品文化新业态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彭秋艳 黄晓锋 颜冬

   

    会理绿陶作为特色民间艺术,以古朴造型、温润质地和独特烧制工艺,承载深厚历史文化,是川滇传统工艺杰出代表。但随着现代化加速,传统工艺面临传承困境与创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探索会理绿陶文化新业态,对保护地域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会理绿陶,剖析其在当代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探索文化新业态发展路径,为会理绿陶及川滇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会理绿陶的产业现状调研分析

    家庭传承式的小型作坊是会理绿陶技艺传承的根基。但受制于人力有限、场地狭小、传统工具的局限性,这类作坊的产能低,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会理绿陶销售渠道受当地地域特色影响显著,主要依托本地旅游市场。旅游淡季游客骤减,绿陶销量大幅下滑,部分店铺月销售额可能仅为旺季的1/3甚至更低,给生产企业和作坊带来重压。为破局,部分企业在淘宝、京东等平台探索线上销售,精心拍摄产品图并介绍工艺、文化内涵与使用方法。但因缺乏电商运营经验,在电商平台难有起色,销售额占比低,产品辐射范围窄。目前线上销售额占比不足20%,大部分产品仍局限于川滇地区销售。

    与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等知名陶瓷产区产品相比,会理绿陶工艺虽也自成一格,但在品牌知名度上,差距明显。会理绿陶因宣传投入少、缺系统营销战略,全国知名度低,常被工艺品市场忽视。市场份额上,会理绿陶同样处于劣势。销售渠道局限和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主要在川滇地区销售,全国覆盖率低,在各大展销会、博览会上,参展频次和展位规模远不及其他知名产区,难获全国经销商和消费者关注。价格竞争力方面,会理绿陶面临双重困境。工业化机械化生产,陶瓷成本低,对其低端产品形成价格挤压;国际知名品牌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会理绿陶亟需挖掘差异化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创新营销手段、加强品牌建设,开拓市场。

会理绿陶文化新业态的创新发展策略

    文化创意驱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升级。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广泛调研,结果显示此类创新产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获得了较高的接受度。会理绿陶创新产品正好满足年轻消费者对独特生活美学的极简化追求。这不仅为会理绿陶拓展了新的市场受众,也为其在现代消费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定位。同时,引入现代技术助力生产与发展。利用3D打印等新技术辅助模具制作,在保证手工质感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技术的有机融合,为会理绿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化营销。开拓数字时代的传播版图。在数字时代,搭建全方位的数字化营销与文化传播体系,成为会理绿陶扩大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的必然选择。首先,精心打造会理绿陶官方网站,同时,构建社交媒体账号矩阵,涵盖微信、微博、抖音等主流平台,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通过拍摄高清制作工艺视频,举办线上虚拟展览,利用3D建模技术,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据网络数据分析,系列数字化营销活动开展后,会理绿陶的品牌网络搜索热度提升了30%,线上咨询量增长了40%。这些数据也充分证明了数字化营销的有效性。

    产业融合。文旅协同的发展新路径。会理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会理绿陶产业融合与文旅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地旅游景区规划建设的绿陶文化主题园区,集生产展示、技艺体验、文化研学于一体,是展示绿陶文化的重要窗口。园区内有绿陶博物馆,通过实物、图文、多媒体展示绿陶珍品,帮助游客了解其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游客能观看工匠制作,感受手工技艺魅力,还能在工匠指导下参与坯体制作和装饰,体验拉坯、雕刻,制作自己的作品。园区与旅行社合作推出“绿陶文化之旅”特色线路,融合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点与绿陶文化体验。数据显示,主题园区运营后,景区游客停留时间延长1.5小时,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0%,绿陶产品销量增长35%。这种文旅协同模式提升了绿陶产业附加值与文化辐射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品牌建设与合作拓展。会理绿陶需强化品牌建设,塑造独特品牌形象。深入挖掘绿陶文化核心价值,结合会理作为川滇文化交融地的独特定位,打造“川滇古韵,绿陶风华”之类的品牌理念。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艺术院校合作开展设计创新项目,鼓励学生以会理绿陶为主题进行创作,为产品创新注入新思维。同时,与其他传统工艺产业合作,如与会理的彝族刺绣、斑铜工艺等联合开发文创产品,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份额。

    人才培养与传承体系完善。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会理绿陶传承发展。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入绿陶文化与制作工艺课程,编写专门教材,邀请本地匠人授课,通过兴趣班、社团活动等形式,培养青少年对绿陶的兴趣,播下传承种子。在职业教育层面,与当地职业院校合作开设陶艺专业,设置系统课程,涵盖陶土知识、制作工艺、设计美学、市场营销等内容,为产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针对在职匠人,定期组织高级研修班,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传授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提升匠人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