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随州“菇”事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卢林洲

日前,我有幸参加了“随州香菇 香飘世界”文学创作采风活动,先后走进香菇博物馆、随州菇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香菇融合创新示范种植基地,听着讲解员和种植香菇老板们的讲解,看着那一排排钢构大棚和各种配套的机械设备,生吃了那种龟背纹白柄短、肉厚嫩爽醇香的富有机硒香菇,让我对香菇的传说、香菇的生产过程及其保健和营养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会地带。境内大洪山、桐柏山多山系环绕,草木兴盛,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北纬31度,特别适合栎木生长,而栎木正是生产香菇的最佳原材料,仅随县的栎木面积就超过100万亩。

关于香菇的由来,传说早在五千年前,炎帝神农尝百草,一天中毒70次。天帝知晓后,为他自我牺牲的精神而感动,派遣一位使臣送来一条神鞭。这鞭子带着天然的菌种,经它鞭打后的草丛、树木会滋生出圆滚、敦实的蘑菇。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在随县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成功试种椴木香菇,开创了“菌丝”栽培香菇的先河。从此,大洪山区域的香菇产业便成了“实验中心”和“辐射中心”,让香菇种植走进农村千家万户,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金钥匙。

在我小时候,每年农历十月,正是砍树种菇的最佳时机,我就和湾里的叔叔、哥哥们上山砍栎树。黄灿灿的树叶落在地上厚厚一层,像地毯,坐在上面,腿脚伸展自如。手锯拉动,树上的叶子落下来,落得全身都是。栎树不但质地坚硬,而且气味奇特。随着锯子拉出来的锯末散发出来一股淡淡的酒香,久闻微醺。

“其实,香菇的生产过程很复杂,从接菌种到长出香菇,要经历几个月,同时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买的菌种品牌,对出菇率和质量都有影响。”当地一位香菇老板说。他的这段话,让我想起20多年前去亲戚家看到的情景。那时候,还没有相应的机械设备,全凭人工在椴木上钻孔,一根椴木上要钻几十百把个孔,一天能钻两三百筒(两万多个孔)已经很不错了。

初春和深秋的随州,天气好,雨水较少,还有燥风,正是晾晒香菇的好时候,香菇晒三四天就可以装袋了。

在香菇融合创新示范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构大棚上,都安装有显示有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数值的数字化仪表,另外还有烘烤房……正是在现代化的产房里,才造就了随州香菇菇柄短、菌盖厚、花纹深的品貌,以及菇香醇厚、细腻爽滑的口感。

而一朵朵、一簇簇香菇亭亭玉立、懵懂可爱,它撑起的一把把“花伞”,含蓄地向我们招呼致意。如今,随州香菇从分散种植向规模化生产、从提篮小卖向飘扬出海、从单一销售干菇向系列化产品挺进,产品远销中国香港地区,以及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外向型”拉动,全链条发展的“随州模式”。“随州香菇”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已经超过176亿元,位居全国食用菌品牌榜首。

谁曾想,小小的“一朵菇”,不仅圆了30多万菇农的致富梦,还成了随州富农强市的支柱产业,与曾侯乙编钟、炎帝神农和随州专用汽车一起,共同构成了随州走向世界的支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