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5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郑黎晟:社会法治的捍卫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8-3 4郑黎晟.jpg

郑黎晟从事律师行业源于热爱,希望用自身的能力做社会法治的捍卫者,为推动中国司法的进步开展服务。

法律与人情

郑黎晟学法律时不顾家人反对,和父亲说学医是为了给人看病,但学法律是为给社会看病。毕业后,第一时间参加了司法考试,并拿到了律师证。

2004年,郑黎晟遇到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当年X航空公司从Y航空公司挖走三位在职飞行员。这不仅是一起员工跳槽案件,还涉及了同业竞争等问题。根据当时劳动法,如果三位飞行员已经离职,那没有问题。但飞行员在职时被挖走,离职手续都没办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当年的法律,在起诉几位飞行员之前,Y航空公司应该先进行仲裁,然后才能进行诉讼,但当时没有这方面意识,把仲裁期限耽误了,到最后不得不直接起诉。

作为X航空代理人,郑黎晟成功抓住对方程序上的问题,在中院阶段法院就驳回了Y航空公司的起诉。后来,Y航空公司不得不重新走仲裁流程,但郑黎晟也仅用了7天时间,就再次胜诉。郑黎晟说他了解Y航空公司的不易,但法律就是法律,不是人情。

这起案件迅速在航空行业内发酵,最后中国民航总局、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国务院法制办等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民航人发〔2005104号)的规定。从规定下发之日起,飞行员跳槽的赔偿金额每人不得低于70万元人民币,郑黎晟的努力推动了相关司法法条的设立。

做学者型律师

2007年,郑黎晟多次在代理案件中表现优秀,获得西安市优秀律师称号,并受邀成为深圳某律所的合伙人。来到深圳后,郑黎晟如鱼得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动了政府部门向律所购买法律服务。此前,深圳市由于人员来源复杂,各种社会矛盾交织。郑黎晟做了一个调查,派出所每天要花费70%以上的时间处理110报警。

在郑黎晟的推动下,政府认可了通过向律所购买法律服务,让专业的律师来调解各种争议。这样一来,110报警的次数明显缓解,警察也能腾出精力去办理各种案件。这让各级政府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于是,人民调解的福田模式应运而生。2017年,《人民调解的福田模式研究》一书正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迅速推向全国。随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调解典型案例评析》也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一模式,历经10年正式推向全国,并打造成享誉全国的法制名片,成就了郑黎晟在中国法律界的地位。

2015年,深圳福田区想在信访法治化层面进行创新改革,以减少信访矛盾的产生。于是郑黎晟通过招投标参与其中,提出了访前法律工作室的概念,把信访工作细分化,并由访前法律工作室进行访前引导,有效引导上访人员解决问题。在把信访事项和非信访事项有效分流后,访前法律工作室还会指导相关人员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让民众能够遵循法定的途径尽快解决问题。同年,郑黎晟的访前法律工作室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郑黎晟也受到了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获得首届全国法治信访进步奖的殊荣。

如今,郑黎晟经常在官方媒体上讲法律知识,中央电视台《我是大律师》、深圳电视台《家英拍案》《法观天下》《第一调解》《898早新闻》等主要媒体的法制频道的栏目都是他讲解法律知识的阵地。随着他在全国范围内不断讲法,他成为了全国学者型律师的代表。

(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