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书院雨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廖毅


    四年前,我在温州南怀瑾书院参加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禅修体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坐落于温州三垟湿地公园怀抱中的南怀瑾书院,是为缅怀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而建。这位自幼离开温州,却始终心系故土的杰出人士,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对话,推动金温铁路建设等重大贡献,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在他百年诞辰之时,温州以建立书院的方式,将这位漂泊数十载的游子的心灵迎归故里。书院的幽雅环境,使其成为弘扬南师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

    禅修期间,我为了出行方便,也为了近距离地感受南怀瑾书院的气息,选择入住温州知名的阿外楼度假酒店。清晨出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仿佛是自然界为这次修行准备的伴奏,淅淅沥沥地落下,为这段行程平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

    步入书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宽阔的庭院被茂密的树木所环绕,树叶鲜嫩欲滴,似乎每一片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奥秘。雨水时急时缓,细雨如丝,轻轻掠过古朴的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大雨如珠,成串地悬挂在屋檐下,把尘世的喧嚣隔在外面。此情此景,似乎预示着这场修行将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指导我们禅修的是南怀瑾先生的弟子池国栋老师,他前一晚刚从江西驱车而来,看上去有些疲惫。但他一旦开始讲解,立刻精神焕发。他首先播放了南怀瑾先生关于禅坐的讲座视频,并结合视频为我们讲解和示范了禅坐的技巧。众所周知,南怀瑾作为国学大师和禅修大师,他的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的智慧与教导深刻影响了无数求知者。作为南先生的弟子,池老师不仅继承了他的学术精华,更将这份智慧传递给更多渴望成长的人。在池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笨拙地尝试着禅坐,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对内心的探索。他传授的五禽戏,让我们在身体的律动中,体验到了古人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

    初尝禅坐,内心躁动不安,难以入定。渐渐地,心绪归于平静,膝盖也不再那么抗拒,仿佛也在适应这份静谧的修行。池老师强调的舌抵上腭和均匀呼吸等要领,成为修行的常态,每一次呼吸似乎是心灵的一次净化。

    诵读国学经典《礼记·大学》时,室内的琅琅书声与外面的潇潇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之美。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五禽戏的练习,虽然还不能流畅地串联起所有动作,但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的超越。我开始理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禅修的真谛,在于恒久的坚持与内心的觉醒。

    每日重复着读经、禅坐、练五禽戏的流程。每一次禅坐,都像是与自己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激与对未来的期许。窗外传来的雨滴声,如同大自然的低语,与我的内心产生了共鸣,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安详。而当五禽戏的练习因归程的临近而暂停,我知道,这段禅修之旅虽已画上句号,但它在我心中种下的种子,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根发芽。

    短短三天的禅修,或许说不上有多大的收获,但它让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在面对人生逆境时始终保持一颗向上、向善之心。这个充满智慧与灵性的地方,不仅让我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岁月匆匆,在流水般逝去的时光里,我曾多次重访南怀瑾书院,但那场禅修之旅依然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篇章。每每想起,那雨声,以及雨声烘托下的那份静穆与庄严,清晰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