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南省市场主体规模最大、非公有制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湖南长沙县聚焦中小微企业体量大、单个企业党员数量少、行业跨度大、新业态企业逐年递增、已建的党组织变动较快等堵点难点问题,把准非公企业党组织定位,找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力点,推动非公企业党建活起来、党组织强起来、党员动起来。
固本强基,把“两个覆盖”提起来。针对中小企业小、广、散的特点,必须在原有单位式组织架构上实现突破。在镇街层面,5个街道、2个乡镇、1个园区均成立两新综合党委,依据产业特点、企业分布情况等,探索构建“一核、多元、全兜”架构,将区域范围内的商户、企业、高校凝聚起来,推动非公企业党建由“单兵作战”到“抱团提升”,实现“两新”党组织覆盖率达75%以上。在楼宇商圈、专业市场、新兴领域,依托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群体“红色之家”等,统一建好活动阵地、加强党建指导,凡有新入驻非公企业、入职员工,符合组建条件的同步建立党组织、转组织关系,暂时不符合的进行工青妇等群团工作覆盖。目前,全县8个楼宇商圈、17个新就业群体“红色之家”全部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并设立流动党员报道角。在专业行业领域,依托行业党建覆盖,建立7个行业党委,明确“管行业必须管党建、管审批必须管党建”,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行业党委书记,串联行业中小企业共抓党建工作。
抓住关键,把“三支队伍”用起来。做好党建工作,人是关键因素。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运营方、龙头企业党员负责人中择优选拔,全面实施党组织班子和管理层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比例达80%,每年1期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每季度1次重点企业党组织书记学习观摩,提升能力水平。重视党建指导员队伍,针对新业态企业逐年递增的特点,加大互联网、快递物流、外卖配送行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力度,实现新业态企业党的工作覆盖率100%。抓好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企业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机制,近两年非公企业共发展党员173人。
分类分策,让教育管理实起来。以“党建聚合力”书记创新项目为抓手,探索推进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在楼宇商圈,按照“四个三”模式(“三方进入”“三位一体”“三张清单”“三项保障”)聚合各方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一体化推进全县楼宇商圈党建工作。在中小非公企业,积极探索主题党日“轮值制”,每月召开一次轮值会议,每次会前确定一个主题,由轮值支部书记组织活动策划和实施,主题党日焕发了新活力。专业市场率先在全市探索建立商户代表联企机制,搭建“企业—商户代表—园区”诉求表达直通平台,有效实现园区从单一管理到双向管理的蝶变。在新兴领域,创新党组织设置,进一步加强新就业群体思想引领和服务凝聚管理工作,打造了“小红象”货车司机群体、“繁花驿”网约车司机群体等党建品牌。
党建联建,让作用发挥起来。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联动长沙经开区所在三个街道,有效整合政府、社会与各非公企业党建力量,把深化县区党建联建作为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和重要抓手,既服务长沙经开区发展,又提升全县非公企业发展能级。如长龙街道依托产业园设立金牌“店小二”联盟驿站,联动产业园内企业党支部参加党建联建,推出党建、发展、安全、生活4个组团式服务团,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动能。如泉塘街道创新“泉联盟”企服新空间联建模式,联合开展不局限于党建的企业综合服务,着力打造“企业党委+街道、社区+企业服务站+企业党组织”四方党建互联共建机制。如 梨街道抽调50名干部组成10个帮扶小组,建立“党政包干、定期走访、专人联系”的企业走访模式,合力探索推进党建阵地联建、活动联办、管理联动、服务联抓、难题联破模式。(星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