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
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
聚焦种业振兴
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体系日益完善,育种创新攻关实现重要突破,种业供给保障能力更加坚实。未来我国将从加快构建高水平种业市场治理体系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两个方面,持续推动种业振兴。
这是记者从10月30日在福建福州开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双交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潘文博表示,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以来,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我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基本摸清种质资源的家底,资源保存体系日益完善。我国育种创新攻关实现重要突破,加快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种业创新基地,产学研用一体化育种创新模式逐步完善。我国种业供给保障能力更加坚实,目前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达75%,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要。(庞梦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中国超3200万户
经营主体实现信用修复
记者10月30日从中国市场监管部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主体1138.8万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34万户,同时对3207.2万户经营主体实现信用修复。
今年是《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十周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年来,《条例》的实施有力推动信用监管制度在中国的全面落地和大规模推行,同时也大大加速中国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据介绍,《条例》实施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行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建设运行了中国企业信息公示的法定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截至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共归集全国1.88亿户经营主体的各类信用信息130.84亿条,依法对外公示,系统的日均访问量达到1.28亿人次。(刘亮)
前三季度
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营收同比增长5.9%
国家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对全国7.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今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6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9%。
“前三季度文化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平稳增长,文化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文化领域各行业保持增长态势,文化新业态行业贡献持续增强。”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说。
分产业类型看,前三季度,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9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16656亿元,同比增长4.4%;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3077亿元,同比增长7.6%。(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