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东北工业集团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收到一个好消息,吉林大华公司顺利通过卡特彼勒供应商绩效管理审查(SER)认证,这标志着该公司在产品质量、交付能力等方面达到卡特彼勒的全球高标准要求。
“卡特彼勒在全球建筑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之一,对供应商有着严格的选择标准和质量要求。这次,吉林大华公司能顺利通过SER认证,是公司多年来重视产品质量,千方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结果。”公司总经理王红岩说。
“吉林大华公司始终把质量与安全、环保一道作为‘红线’管理,一直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从不含糊。”王红岩介绍说,前不久,在北京康明斯公司召开的“智能引领 制造未来”供应商大会上,吉林大华公司作为仅有的两家供应商代表在会上交流了质量管理方面的做法,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为切实提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吉林大华公司每年年初都要制定质量管理提升方案和质量管理提升计划。坚持以IATF 16949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行BIQS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工作贯穿企业管理始终。
“产品质量的日常管理很重要,丝毫马虎不得。”公司质量保证部部长崔妍姬介绍说。每天,质量工程师都要对生产线进行工艺纪律检查,检查覆盖生产所有班次,并实行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发现的140多项有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问题都已全部完成整改。体系工程师每天进行内审,覆盖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15个过程、BIQS30个板块,对查出问题项制定整改计划,落实责任人,确保体系有效运行。今年前9个月,吉林大华公司接受主机厂现场质量审核多达50余次,都是以高分通过。
从年初开始,吉林大华公司重新评审修订《变化点管理流程》及《变化点管理要领》,重新设计各生产线变化点管理看板,并在看板上加入了近3年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加入变化点管理流程,增加现场工程师确认环节。每月质量管理部门加强对变化点的管理检查,以减少问题发生。
近年来,吉林大华公司在提高设备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和建立数字化车间,提高自动焊接设备、自动组装、综合检验设备等过程的稳定性。同时,在已有的设备上增加自动防错的功能,自动化生产线和大量过程防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经验教训是质量管理不可多得的“财富”,定期的回顾就是对这种财富的保值增值。吉林大华公司将过去发生过的质量问题、新品开发获得的经验纳入经验教训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公司级、车间级和班组级三个层级开展多轮的质量经验教训回顾,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挥最大的效能,确保质量问题不重复发生。
吉林大华公司对每一起质量问题都要追根溯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问题重复发生的风险点,把质量警示张贴到出问题的工位上。同时,在每条生产线前都设立质量关注点看板,把生产线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位和出过的质量问题展示在生产线前端,让每一名管理人员在分层审核时都能对问题点进行重点关注。
吉林大华公司坚持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顾客的理念,不合格品按照“三不原则”,从装箱前检验开始向前追溯,直至追溯到不合格品生产工序,造成不合格品的操作者要分析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不再产生不合格品的措施,并且受到教育和培训后才能把出现的问题完结。
产品质量提升,离不开职工的广泛参与。今年,吉林大华公司有15个质量管理小组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紧紧围绕降低质量损失率、质量攻关、提升效率、工序优化等方面进行工艺改善与技术攻关。9月29日,吉林大华公司举办了2024年QC、精益黑带项目成果发布会,对10个QC改善项目和6个精益黑带项目成果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吉林大华公司研制生产的汽车飞轮总成及齿圈产品得到国内外客户的称赞。目前,“吉华”牌汽车飞轮总成及齿圈产品已为国内49家主要整车厂、工程机械公司、发动机厂配套,并为全球13家主要OEM客户供货,出口产品配套领域覆盖“德、美、韩、日、法”五大主流车系,每年都获得国内外客户颁发的最佳质量贡献奖、零缺陷供应商奖等奖项。
(陈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