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录井老兵的第 22 个国庆节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单旭泽  李继良  焦保荣

“放心吧,妈,这口井干完,我就回去陪您!”“好了忙去吧,注意安全,都50多岁的人了,还这么拼……”

10319:30时,在准噶尔盆地的排601-660井场,SL249录井队队长高军一边快速扒饭,一边跟远在东营的76岁母亲打视频电话。

吃完饭,挂了电话,高军将手机放进保险盒中,戴上手套,拿起工具,风风火火地大步走向井场,和王康辉巡检设备。当晚21时,正钻井深151米,即将进入二开钻进。

今年以来,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新疆项目部26支队伍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高军带队连续干了30多口开发井。54岁的高军,1988年入职,已在新疆录井一线干了22年,每年1月冬休,7月休假一次,其余的300多天一直奋战在井场,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录井“疆漂人”。北疆的风沙,将他满头的乌发吹成了银丝,皮肤染成了黝黑。

今年十一假期,是高军坚守新疆的第22个国庆节。

601-660井是新春采油厂在准噶尔盆地西部排601南区块部署的一口开发井。国庆前夕,新疆项目部接到井队通知:必须赶在国庆节前做好开钻准备!

抢时间,决不能丢安全。在录井搬迁中,高军认真检查每组搬迁装备、工具、车辆的安全状况。为了录井房和各类录井仪器的安全,他时刻通过后视镜观看房子的固定情况,利用路途中司机停车休息的空当,他马上下车对各板车上的设备固定情况挨个仔细检查。

24小时在岗,没有周末节假日,这样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模式,是录井队员们的日常。

到了井场,录井设备安全就位后,为了不耽误井队开钻,高军和队员们顾不上搬迁的辛苦,连忙进行安装、调试和清扫。深夜的星空下,他们的身影穿梭于钻台、循环罐、地质房之间,夜晚的气温虽然只有6度左右,他们的脸上却挂满了汗珠,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老兄弟,辛苦了,身体吃得消不?” 高军拍了拍综合录井工马严顺的肩膀。

年过半百的马严顺一把撸去额头的汗珠,朗声笑答道:“小看谁呢?廉颇老矣,尚能干好!我们的胜利录井速度,必须助力钻探提速提效!”

当所有的录井设备安装到位,已经是101日清晨。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高军对身旁的王康辉和李勇笑着说:“国庆节熬了个通宵,你们辛苦了,赶紧回去补一觉。”

“这不算啥,还好师傅经验丰富,提前完成安装任务!” 王康辉是高军的徒弟,他主动请缨,要和师傅一起守在岗位。师傅精湛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直是他羡慕和努力的方向。

10114时,排601-660井鸣笛开钻。

艰苦的野外录井工作,让高军的脸上挂满了岁月的风霜。安排兄弟们回宿舍休息,高军从抽屉中拿出气囊和针管,和王康辉坐在色谱仪前,又继续注样检查。

看着王康辉认真学技术的样子,高军很欣慰,这也是他坚守西部的原因,他想在退休前,为公司带出更多的技术好苗子。有人建议他别这么拼,他却倔强地说:“东部西部都是家,东部有父母妻儿,西部有录井兄弟,我都舍不得!”

听着钻机雄壮有力的轰鸣声,看着电脑上不停闪烁变化的参数,高军笑了,笑纹里渗满了西部的风沙,一头银发被阳光染成了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