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姣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继续篇,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篇,是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重要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立足关键时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当下迎接挑战,展望未来谋求复兴,用实际行动擘画新时代蓝图。
立足历史找经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每到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历史关头,我们党都会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史为鉴,从中得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在我国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也是不断探索的一个过程,通过梳理历史进程,不断对比分析,找到历史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对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而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依旧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经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中国从1979年到2012年,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达9.9%,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快7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从1979年的第11位跃升至2010年的第2位,实现了伟大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稳步推进,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46年时间,我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推进全面改革,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证。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古人推崇革新之道,认为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方法。今天,在历史规律的作用下,我们更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成就告诉我们,我国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要在不断改革的道路上持续推进,发挥好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动力的作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
把握当下迎挑战
经过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已经完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越到攻坚期,改革的难度就越大。在新时代新的起点上,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给我们带来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产业结构升级难题、人口老龄化等等。
面对一系列风险与挑战,我们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寻求突破点,例如经济全球化逆风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巨大的威胁,我国是出口大国,货物出口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主要贸易对象发生的重大转折性变化,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且大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竞争,特别是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能拥有更快的发展速度,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近20年由0.3上升到0.45,GDP占美国的比例从11%上升为70%以上,面对美国发起的逆全球化挑战,我国需要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突破美国的科技封锁,同时加大“一带一路”国家和非北约国家的出口份额;面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问题时,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同时加强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成为最大的“灰犀牛”之一,我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60岁以上老人已经达到2.97亿,比重达到21.1%,我国的老龄化更多地体现在少子化加剧带来的养老负担加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面对这一重大的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方面作了部署安排,完善该机制重在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构建更加健全、高效、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来应对老龄化挑战。而少子化是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这一重大的部署是以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率为目标,是促进人口长期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需求的重要决策,通过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不断完善生育支持体系。
展望未来谋复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对未来五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改革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特别是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社会都要承担起改革的重任,必须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与优势。这对于科技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吸纳高技术人才,在不断技术创新中促进产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改革说到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牵涉到利益的分配,再调整再分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我们的改革说到底是为了人民,为解决人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进行改革,人民关心的问题体现在就业、就医、养老、教育等方方面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重要安排部署,在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中,紧贴民生,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道路,牢牢把握人民的利益,紧紧围绕人民诉求推进改革,让改革真实落地生效,适应民生发展与人民向往,解决人民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当然,改革要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人民改革的主动性,以及发挥好民主监督作用,让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全面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全会重点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奠定基础。未来五年,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善于用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