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艳
走进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丁丁工匠工作室”,密布排列着各种技改成果、获奖证书和奖杯,呈现的是工作室成员的匠心坚持,见证了他们勇攀技能创新奋进之路。
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铁运处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提出到“十四五”末,技能职工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比7%以上;重点培养15名左右技艺精湛的高级技师,60名左右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技师,700名左右实操能力较强的高级工,为全国煤炭铁路运输标杆企业创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该工作室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丁丁命名,由工程师、淮北矿业工匠、能工巧匠、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分为机车运用检修、车辆检修2个专业攻关团队。全体成员围绕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展集智创新、技术攻关、课题研修、技艺传承等技术创新活动。
工作室分别在机车、车辆方面完成技术创新成果68项,实现38项技术成果转化。其中《一种防机油乳化的内燃机车空气压缩机》《新型内燃机车齿轮箱拆装装置的研制》等8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自行改造的K车整列风动卸车技术,曾获得淮北矿业集团“双创”一等奖,此项技术改造填补了华东矿区铁路技术空白。
该处在发挥好丁丁工匠工作室作用的同时,建成通信信号专业的“工匠工作室”,建成铁路运输专业实操培训中心,加快人才培养力度。
技术创新的“新引擎”
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丁丁,是工匠工作室的带头人,更是机车车辆实用新型技术创新发明的推动者。
2022年6月30日,矿区铁路发生一起险情。行人骑三轮车通过青东道口时,撞到道口栏杆,幸亏内燃机车司机反应及时,采取制动措施,杜绝了一起行车事故的发生。此次险情发生后,丁丁陷入沉思,怎么才能提醒驾驶人员提前关注前方路况,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针对运输生产中的难点问题,他们加强与中国矿业大学的沟通交流,建立了中国矿大教学实践基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发了《矿区铁路机车智能化警示系统应用研究》,绘制了矿区铁路电子地图,准确定位线路、铁路站点和道口,语音播报以及实时预警,提醒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操作,避免意外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矿区铁路机车的行驶安全。
工作室不断扩大“朋友圈”,与平煤神马集团铁运处、合肥机务段等单位开展技术革新交流、研讨技术难题攻关,解决内燃机车大中修外委修“卡脖子”问题,彻底实现内燃机车检修自主化,降低机车检修成本。一台机车可节约维修成本约50万元。
该工作室根据机车现场运用,研发“减少内燃机车牵引电机盖防脱装置”,通过对牵引电机检查盖进行防脱改造,从而达到杜绝运行途中牵引电机盖脱落险性事故的目标;根据机车小修项目故障率,研发柴油机气缸套耐压实验装置,进行修旧利废,降低机车小修材料修理费用;自制的双向作用风缸地面检修试验装置,不仅解决了受车上作业空间受限影响带来的操作不便等问题,还减少了职工劳动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功效。仅此一项创新,一年可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约120万元。
人才培养的“孵化地”
工作室不仅承担着技术创新、攻关创效的重要任务,还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团队的重点目标。
作为技术带头人的丁丁主动扛起了传承工匠精神之责。他结合青年徒弟的工作经验和学习情况,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鼓励青年职工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创新攻关等活动,对他们进行论文和专利孵化指导,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丁丁和徒弟张允、董新卫获得安徽省“优秀名师带高徒”称号。张国防、朱旭两名职工在集团公司第十二届“名师高徒”大赛中分别获得火车维修工工种首席名师和首席高徒称号,丁丁等3位团队成员被评为集团公司“菁英人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内燃机车司机考核的通过率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2023年,丁丁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聘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首席讲师。自主编发的《内燃机车电气故障排除与案例分析》《K车制动抱闸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等技术技能培训教材,受到全国煤炭铁路行业人员的好评。
自己是“工”,把技术传承下去才是“匠”。丁丁相信,这也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在技术创新的路上,工作室成员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