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电气设备“维修达人”——记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一精锻公司电气维修工张虎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8-1 1、电气设备“维修达人”.jpg

陈凤海

他能让停摆的电气设备快速运转,让老旧设备焕发青春,让负责检修的大型机电设备误时率降到最低限度,完成的数十项小革新、小发明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万元,他就是2024年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北工业集团白城中一精锻股份有限公司电气维修工张虎。

1987年出生的张虎,在中一精锻公司从事电气维修工作已有十余年,是公司上下都认同的土专家”“技术大拿

妙手回春

让停摆的电气设备起死回生

既然走进中一精锻公司,我就要铁下心来学好技术,干好电气维修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张虎一刻都没有放松对知识的渴求,每天都蹲在维修现场,总结形成数万字的维修笔记。通过不断积累总结工作经验和学习电气设备工作原理,张虎的维修技能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很快就从一名缺少维修经验的小白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在检验车间没有他解决不了的维修难题。

20166月,检验车间的1台平衡轴探伤机出现周向无电流故障。当时,负责该设备的维修人员修了三天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部门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安排张虎去试一下。张虎接到任务后,没有按着以前维修师傅的思路继续查找原因,而是换了一个方向反向推理,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将该设备修好。经他检查后发现,这台设备产生停摆的原因是一个核心部件整流二极管击穿导致的。不将这个二极管从设备上拆下来,是测量不准的,如果在设备上测量,就会误导认为它是好的,拆下来测试才能输出真实的数值。张虎更换了整流二极管后,这台设备就正常运转了。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这台设备又出现相同的故障。张虎经过仔细查看,判定上次维修得不彻底,于是更换新的二极管,确认无误后试生产。经过一上午的观察,张虎发现二极管散热片发热温度有点高,用测温仪测量达到80多度。张虎又查阅了一下资料,了解到这个型号二极管的温度特性,如果温度过高就会极易烧毁或降低使用寿命。找到故障真因后,张虎又在散热器的后面加装一个风冷风扇,用风冷的方式将散热器温度降下来,让二极管在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从此以后,这台设备再也没有发生此类故障,为公司节省了数千元的维修费用。

2023610日下午四点半,正是上白班的员工下班的时间。检验车间4号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设备突发故障,驱动器通电风扇正常散热但是显示屏不亮,设备无法工作,也报不出故障。由于生产任务非常紧张,有一批连杆订单必须当天下线、检验、包装、发货。张虎得知此事后,立马返回维修室换上工作服就赶往现场进行抢修。经过1个多小时的奋战,最终排除了设备故障,让产线得以正常运转,保证这批产品订单按时完成交付。像这样抢修设备的事例,在张虎的身上没少发生。

技术攻关

让老旧的电气设备焕发青春

张虎说:不能让有问题的设备从我手中溜走,我要想方设法让老旧的电气设备发挥最大的潜能。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参与公司一个重点建设项目——自制风冷设备。以前的风冷设备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价格高昂,制作周期长。公司决定自行设计制作,张虎作为电器系统主要负责人,负责配电柜配线,电器元件摆放、安装及设备调试等。经过不懈努力,张虎和他的团队圆满完成自制风冷设备任务,让风冷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2015年,根据生产需要,中一精锻公司引进四条半自动检测生产线,张虎负责生产线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他不断学习自动化相关知识,自行购买和阅读大量学习资料,很快就能熟练地掌握检测生产线设备的维修技能。为提高生产效率,2016年,张虎大胆地将机器人自动上料系统的程序和电控系统进行了优化,使其运行轨迹缩短,运行速度提高,降低了出现故障的概率。

在公司现有的四条自动检测线上,各有两个雅马哈机械手来给探伤机摆放连杆,雅马哈机械手后期备件采购的成本和维修、保养的成本都非常高,每维修一次需要费用近万元,更换一次料盒需要8万余元,每年的维护成本都需要十多万元,而且运行还不稳定,故障率高,而购买新设备需要的费用更高。为提高产线自动化水平,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和维修费用,2022年初,公司将研制悬挂式自动上料机项目列为年度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并再次将这一重担放在了张虎的肩上。

接到任务后,张虎迅速组建团队,并进行任务分工,电器部分由张虎设计制作,机械部分由张虎和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在制作悬挂式自动上料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历过数十次的失败验证,改变设计方案,甚至推倒原有设计方案重来,整个研发制作过程历时8个月,最终在2022年年底安装在生产线上试运行。其间,又经历一个多月的反复实验、改进才得以平稳运行。目前,悬挂式自动上料机已在三条生产线上投入使用,年均节创价值131万元。2023年,悬挂式自动上料机项目被评为吉林省首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张虎也因此获评吉林省职工五小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自从干上电气设备维修这份工作,张虎就不停地琢磨怎么才能更好地优化工艺流程;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怎么才能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想法,张虎和他的团队每年都会有十几项大大小小的技术创新成果问世。

精心策划

让迁移的电气设备顺利就位

当工人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张虎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在企业生产过程乃至搬迁过程中他都一直发挥着主人翁作用。

201710月,中一精锻公司经过前期建设,开始从老厂区搬迁到10公里以外的新厂区。设备搬迁是重中之重,不仅注意安全,更要保证搬迁过去的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不影响生产。

检验车间一共有7条检测线,每条产线共8台设备,都需要我们团队进行拆装,其中最难搬迁的是机械手设备。张虎说,机械手设备的电控柜和机械手本体连接控制线路非常复杂,一是线束连接点非常多,二是有些专用插头是拆下来可以但是与设备分离不开,就得剪断重新买专用插头让厂家来重新接,企业没有专用设备接这个插头,三是线束的部分线号与图纸不符,拆下来重新连接就会容易弄错。公司也曾找过设备制造商,让他们帮忙搬迁,但是需要支付一大笔费用。

而此时的张虎,也一直在琢磨如何安全地将自动检测生产线完好无损地搬到新厂区。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向公司领导请缨,明确表示,不依靠设备制造商的帮助也能将生产线搬迁到新厂区。在张虎的主导下,研制出一套可行的搬迁方案,制作一个专用托盘,将机械手本体放到托盘上固定。为防止本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在托盘底部做了专用工装将机械手固定牢靠,然后将电控柜吊起一起放到一个托盘内,这样不需要拆卸复杂的线路就可以将机械手一次性搬走。安装时按照相反的顺序将机械手本体和电控柜平稳落地就可以,这种搬迁方式不仅安全而且还节省很多拆装时间。

在张虎的带领下,仅用了27天的时间就顺利地把56台设备搬迁到新厂区,并达到良好的工作状态。随后,张虎又对半自动荧光磁粉探伤机进行运行速度改进,并采用现在常用的变频技术控制电机的启停和速度,有效地保护了电机和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运行速度。

张虎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设备维修的过程中,抽出时间将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整理,先后完成4项成果申报并获得国家专利,其中,《一种发动机连杆退磁除水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单滑道连杆检测线用整理装置》等3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年初,我和我的团队开始研制一台连杆除水机,目前已基本完成,过几天就要到生产线上进行实验,然后再进行改进。如果此设备能在产线上投入使用,就会节省很多防锈剂,每年可给公司节省不少开支。面对即将完成的又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张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