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双“新”互促 在打造现代新国企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3-1 1.jpg

尹西明 徐代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构建和发展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的背景下,建设现代新国企不仅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因此,国有企业需要立足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善作为、出新策、下实招,通过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链转化、开放场景育生态、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等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更上层楼,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培育强大动能。

一、新质生产力对现代新国企建设提出新要求

对现代新国企而言,培育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这对现代新国企的创新模式变革、管理制度变革和发展方式变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新质生产力要求现代新国企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传统生产模式往往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生产滞后等问题,而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求高效,还要求质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着核心技术创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要求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优化科技激励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从创新规模优势迈向创新效率优势和体系优势,并通过开放场景等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不断催生前沿性、颠覆性技术。

(二)新质生产力要求现代新国企注重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组合和产业深度转型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尤其强调以企业为主体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国有企业作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应当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转型中展现出色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抢占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中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实际操作能力,形成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牵引力。

(三)新质生产力要求现代新国企注重提升精管善治水平。体制机制创新和新型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制保障。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不断拓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建设现代新国企的需求,而发展新质生产力则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建立更加科学、高效和激励相容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例如,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国企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效率,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新质生产力要求现代新国企注重加大绿色转型力度。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在传统生产力模式下,资源被过度消耗、环境被污染,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而新质生产力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追求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比如,随着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技术的应用普及,将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现代新国企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

伴随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现代新国企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具体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

(一)现代新国企的技术创新优势。首先,现代新国企一般都拥有先进的研发设施和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够紧跟科技发展趋势,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其次,现代新国企注重政产学研金介用服政产学研金介用服具体指政策、产业、学术机构、研究院所、中介机构、应用场景、服务体系。)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加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最后,现代新国企积极探索鼓励员工参与创新,设立创新奖励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二)现代新国企的人才培养优势。首先,现代新国企注重员工职业发展和培训计划,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现代新国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入,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此外,现代新国企还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

(三)现代新国企的文化建设优势。首先,现代新国企注重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培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其次,现代新国企倡导团队合作和共赢理念,建立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促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最后,现代新国企还注重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出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三、现代新国企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路径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也是助力新质生产力构建与发展的基本盘,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快打造助力新质生产力构建与发展的现代新国企,不仅是提升国有企业自身核心能力、增强核心功能的需要,更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一)提升源创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现代新国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源创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形成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一是加强资金投入,原创技术的研发需要长期性大额资金支持,用于购置科研设备、支付研究人员薪酬以及维持科研日常运转。二是加强人才储备,创新型人才是原创技术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具备创新精神的科研团队必不可少。三是塑造创新氛围,一个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环境,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促进原创技术的持续涌现,形成支持创新的动态能力。

(二)提升促进力,打造产业创新主引擎。一方面,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国有企业通过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可以提高存量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不仅可以提升竞争力,还可以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新赛道的培育。另一方面,推进科技创新,引导新兴产业崛起。科技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产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催生了众多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无人驾驶等。

(三)提升转化力,打造成果落地主阵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当一项创新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实验室迈向市场,它不仅代表着技术的进步,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标志。这一转化过程对于发展产业链、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够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实力、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现代产业链长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例如,一项新的生产工艺技术的转化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只有当一项创新成果应用于产业和产业链场景中时,才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

(四)提升融合力,打造开放创新新生态。一方面,在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背景下,跨越物理边界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在现代新国企的打造中需要以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创新体制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相关利益群体的诉求,打破利益固化,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更多社会群体。最后,需要坚持开放创新理念,摒弃落后理念,比如摒弃追求规模、追求脱实向虚和挣快钱,真正将时间和努力转移到实体经济上,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加快落实以人工智能+”行动为代表的开放产业和供应链场景应用工作,以开放促进产业创新生态发展。

(五)提升驱动力,打造绿色转型新标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现代新国企来说,在具体实践中需要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偏传统、能源结构偏石化、时间窗口偏紧张、技术储备偏薄弱的特点,把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带来的变革新机遇,释放数据要素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乘数效应,提升数据要素助力产业更新迭代的驱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优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支持绿色转型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力。

(作者:尹西明,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徐代军,国资国企改革观察者,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