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海军
当前市场上关于企业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有很多,有中外近代和当代管理学大师的力作,也有后起之秀的学者作品。可以说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在现代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充实着我们脑神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重温阳明先生的心学给浮躁的心灵带来无限的慰藉。不可否认学者和大师的理论造诣对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影响颇深,虽然这个时代是学习的时代。虽然我们觉得自己一直很勤奋,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在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但,我们仍然特别困惑非常迷茫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无法解决。
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思想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意义深远。其实探讨企业管理的核心离不开人,人永远是关键。技术落后可以提高、营销滞后可以提升。人的心若有问题恰恰是最难解决的,不难发现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中有好多具有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可在现实管理中企业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论资历、论学历、论经验都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阳明先生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都是内在的问题。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企业面临重重困难生存压力竞争压力另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疲惫不堪。人和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抛开学历不说人的价值观和认知是不一样的。最近网上流行着一个段子分享出来很有借鉴意义。所谓高人,是指的认知境界高。人的认知水平是由六个不同的思维层级决定的,就像六层楼,你住的越高,看的就越远越透。认知处在一二三层的,有时候就像拉磨的驴一样,自认为自己在勤奋前行,实际上在原地打转,常常陷入无解的死循环。认知处在四层以上,万事对你游刃有余,你会活得通透无比。
下面我来一一地分享,看看你住在几层,也看看破圈的高人长什么样。第一层也是最底层,他们从来不会找自身的原因,成败都认为是外界的环境条件决定,所以常常消极被动无奈喜欢抱怨,这都不赖我是我们领导不公平,都是家人拖累的。所以你看怨妇常常是住在最底层。住二层的,他们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所以不停的加班加点,就是忘了人的工作时长和体能都是有限的,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住三层等他们认为工具、方法、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以热衷于各种方法论,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停地学习专业证书一大堆。精英领袖大都住在四层以上,他们强调信念、价值观原则。他们认为,只有相信才会看到,而不是看到了才相信。他们会按照价值观的重要排序来精准地分配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住在五层的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知道我是谁,认为自己天生是王者的欲戴王冠愿承其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的,就算在穷困潦倒,也坚守艺术的纯粹。为了捍卫自己的身份,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住在六层的也是最高层,是精神层。他们认为这个世界都会因我而不同,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倾注毕生的经历,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他们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明星和领袖,越节省越穷,越节食越胖,越加班越忙。而同处在一个认知层级的人,根本就帮不上同层级的,就像哥们闺蜜,顶多能够给你安慰出的高招,很多时候都是损招。如果你要想成功的破圈,一定要接受来自更高认知层级的指点。他们能够向下兼容帮你看到真相,找到穷胖累和忙的根本原因,帮你走出僵局。
在历史故事中记录了扁鹊三兄弟: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们在现在管理学中窥探究竟其实上述问题十分常见和棘手,我们所学到的就是方法和理论可从根源上并没有得到解决。无疑是头痛治头,脚疼治脚。企业管理着要的是当下并未有对企业长远发展做出理性的规划,认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只要能解决当前问题就是大能人大神人。至于这样做会不会杀鸡取卵并未考量。于是,一些动机不纯用心不良的管理者投其所好借助自己地缘、人缘、学缘等优势误导最高层。灌输本地人、同学、自己人的思想就比其他人忠诚,这种人为的给每个人标上符号,久而久之对于企业而言伤害巨大。古人说:有福之人不做无德之事,这样福德才能长久。无福之人要做有德之事,这样命运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