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广宇 胡学举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要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必须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开始落伍了,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前仆后继,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革命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发现,只有走俄国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正如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
然而,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紧接着,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的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比较正确的判断,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遗憾的是,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直至酿成“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这就说明,带有苏联模式烙印的传统社会主义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功地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此期间,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西化、分化活动从未停止,且愈演愈烈,妄图把中国“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保持了战略定力,排除了“左”与右的干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走好民族复兴必由之路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还证明,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谓历史主动精神,就是行为主体主动承担历史责任、自觉创造历史的积极精神状态。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历经百年不懈奋斗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立伊始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在大革命时期,由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发生了错误认识,消极对待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攻实行投降主义,直接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因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神州大地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自从十月革命以来,更证明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页)尽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曲折甚至严重失误,但是仍然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认识,等等。这为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探索,当然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已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展望未来,新的赶考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仍将充满艰辛和曲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使命,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就一定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就一定能走好民族复兴必由之路。
(作者:胡广宇,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学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