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玉萍
国庆、中秋期间,西北油田采油二厂纪委开展了违规乘坐乙方车辆办私事、吃拿卡要专项治理等活动,填写《检视问题清单》,签订《拒绝违规吃请承诺书》,并通过设立举报信箱钉钉打卡、视频监控、查考勤及报销记录等扎实举措,全面预防基层“微腐败”现象的发生。
该厂针对节日期间易发生“微腐败”现象的特点,防微杜渐,确保基层干部员工守住底线、不碰红线的做法值得称道。
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看,广大基层是“微腐败”频发、易发的“重灾区”,基层党员干部滥用权力导致的“微腐败”问题占比较高,尤其是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物资采购、财务、干部任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是“微腐败”的高发温床。
“微腐败”,言外之意就是微小,不典型,情节不算严重。再加上“微腐败”打的是人情牌,设的是温情局。逢年过节、过生日、满月酒以人情往来表示一下,下基层检查时接受一点土特产,帮人办完事接受不贵重的“谢礼”等等,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送的合情合理,拿的心安理得,反之则会觉得不近人情、上纲上线。基层“微腐败”具有迷惑性、隐蔽性、易发难查、涉及范围广、人数多、定性难、治理难等特点。
基层“微腐败”不“微”,它和“巨腐败”虽在程度上、数量上有所区别,但在腐败的本质上没有丝毫区别,不可小觑。
基层发生“微腐败”成因复杂,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制度不健全、监管不严等方面问题,还有制度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根治基层“微腐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从三方面发力。
首先,细“治”入“微”。要深入采油管理区、井组班站开展调研,了解收集民情民意,开展问题线索分析研判,掌握“微腐败”新动向,对标“微腐败”问题特点,全面梳理、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及主要表现,找准靶心,以零容忍的态度把渗透和潜伏在基层的“微病毒”揪出来清除掉。
其次,标本兼治。要坚持思想引导和制度约束同向发力,编紧扎实制度笼子,有效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推进整治“微腐败”长效化、制度化。适时开展关键岗位轮岗交流,加强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廉洁风险防控、经常性纪律教育等,增强党员干部 “纪律意识”“底线意识”,从思想上、从行为上自觉杜绝“微腐败”。建立通报制度,紧抓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密不透风的监督网,让“微腐败”无处藏身。
再次,压实责任。基层党委、纪委要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纪检监察部门要抓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应用,把批评教育、提醒谈话、检查通报、诫勉谈话等体现在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的全过程,从严执纪问责,对违反纪律规矩的“微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久久为功,持续打好基层“微腐败”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