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 攻坚创效 人人都是发光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红衣持甲,征战大漠戈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的叠加冲击,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在党建引领、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等方面齐发力,有效激活企业攻坚创效的“每一个细胞”,全力以赴,夺取抗击疫情和攻坚创效双胜利。

  党员担当领头雁

  疫情特殊时期,也是考验和历练党员干部的关健时期。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为平台,通过“5个带头”,即带头解决难题、带头钻研业务、带头冲锋在前、带头爱岗敬业、带头活力表率,进一步抓实党员作用发挥、抓强模范带头引领、抓好中心任务完成,实现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新党员反响好、党员身份意识强作用发挥好、党建引领促发展融入生产好、队伍建设活力足凝心聚力好、思想政治工作实和谐稳定好的“五好成效”。

  8月6日,采油三厂塔三号联合站轻烃站主火炬阻火器发生堵塞,存在泄放安全隐患,需要立即组织抢修。当时正值午餐时间,库车县卫生院又正好来厂进行核酸检测。疫情当前,生产告急,油气处理部党员干部秦雪源、吴琨、张继,一边组织疫情检测,一边带领运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协作单位人员、承包商等三十多人组成“抢修突击队”,一场全站总动员的紧急抢修在疫情、高温下展开。秦雪源、吴琨、张继现场协调指挥,担当领头雁、火车头,责任担在肩,危险冲在前,各岗位有序切换流程,密切配合,从中午13:00直到晚23:00,经过10个小时的艰苦鏖战,圆满完成了阻火器抢修任务,较计划提前7小时,向持续百日攻坚创效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据悉,在攻坚创效行动中,该部党员干部深入责任区带班指挥生产50多次,排查安全隐患、解决生产问题100余项,开展技改革新,科技创效100多万元。

  青年勇当主力军

  油气处理部是一个平均年龄仅有32岁的年轻队伍,多年以来,该部以青年作用发挥出色而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面对疫情和严峻的生产压力,该部青年发扬优良传统,组建“抗疫保产青年突击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勇当攻坚创效主力军,让“青年文明号”旗帜在抗疫保产的行动中更加鲜艳。

  8月16日,采油三厂轻烃站中控室监测到热媒炉出口温度突然快速下降,由于热媒炉属于轻烃站心脏设备,一旦故障将影响全站的脱硫、脱水和产品质量产量,以秦雪源、孙朝阳等团员青年组成的技术人员团队连夜排查异常原因,通过调整燃气参数、优化用热单元,使生产恢复了正常。

  高温和暴雨天气也对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期间正值塔三号联合站一号储油罐内防腐作业关健期,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工程建设突击队员”吴琨、徐静、毛应涛等,紧盯现场,协调物资和人员,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对雨季造成的罐壁返潮,组织返工,确保了疫情特殊时间工程有序高效推进。

  “朝气蓬勃的青工队伍,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攻坚创效注入了锐不可挡的青春力量。”油气处理部青年工作站站长董刚说。

  人人争当发光体

  坚强的引领带动了团队的奋进,防疫保产,守土有责,在广大党员、团员的带动下,油气处理部在岗员工、休假人员、代运行队伍以及设备维护单位、承包商拧成一股绳,人人争光发光体,奋楫攻坚创效益,为抗疫保产建功立业。

  8月12日,塔三号联夜班班长刘志龙发现外输水量出现偏差,需要立即核实原因,排除潜在的风险。得知这一情况后,该部值班干部张继、工艺技术员孙朝阳、仪表工王海龙以及无人机飞行员等立即赶赴现场,检查仪器仪表、核实工艺运行参数,并连夜对分布在大漠戈壁的20多公里油气管道采取无人机和人工巡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夜巡,排除了可能发生的管道泄漏风险。

  在岗的员工抗疫稳产,休假在家的员工也积极作为。因疫情滞留在乌鲁木齐的董刚等党员,一边关心着部里的生产,一边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担当“疫”线志愿者,为居民配送物资、接送居民进行身体检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用行动谱写感动,为疫情防控奉献石油人的一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