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能源巨能川九公司安全月工作侧记
六月是安全生产月,重庆能源巨能川九公司以“风险控制、雨季三防、开设安全微课堂”的东风作为安全路上的“加速器”,提前打好“预防针”,拧紧安全生产的“总开关”,死死扼住风险的“喉咙”,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抓风险控制,提前打好“预防针”
各项目部对风险点逐一进行排查,并罗列出风险清单,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表,并从风险源、风险点、构成因素、可能导致的隐患、风险等级等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制定措施,并把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头上,签订承诺书,实行闭环管理,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
第七项目部安监科科长黄川江说:“今年以来,我们排查了安全风险50余起,并在找问题—促改进—追责任—打板子的风险控制环节上,从严从细从实落实闭环管理,在考核上动真格,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讲情面,每月并通过曝光台对考核情况进行实名字曝光,让他们红红脸,出出汗,同时起到相互监督、警示教育的效果。”
抓“雨季三防”,扼住风险“喉咙”
夏季是雷雨聚集季节,雨水非常频繁,抓好“防雷、防汛、防排水”工作是搞好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据笔者了解,该公司各项目部纷纷开展雨季“三防”工作,为安全生产加装了“预防锁”。
垫江项目部针对雷雨季节和项目特点,对施工现场高边坡、管廊、深基坑等排水情况进了拉网式的排查,对深基坑排水进度缓慢的地方增加了水泵;并每日巡查边坡是否有垮塌或滑坡的迹象,时刻关注是否存在险情,对供电线路、防洪设备、抢险物资储备等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同时对办公区域、居住地点的避雷设备、排水沟等进行了排查。黑龙关项目部开展了防洪度汛的应急演练。演练假设大量雨水从副斜井口流入井下,矿井有被淹危险,地面值班人员(安全员)向调度汇报,调度室马上下令保卫部拉响了应急警报,抢险人员纷纷带着铁锹、编织袋等抢险工具,迅速到达调度室集合。指挥长将抢险人员分成三组,地面抢险组负责到主、副斜井井口清挖排水沟,同时在副井口使用沙袋垒挡水墙;井下抢险组负责井下各工作面人员撤离、涌水量观测、主副水仓排水情况;后勤保障组做好物资供应、车辆保障及出现意外对伤员的抢救工作,同时保卫部负责外部车辆进矿的疏导工作。20分钟后,抢险人员砌筑起了一道道沙袋墙,将雨水阻挡在副井口之外,顺利消除了洪水暴雨的险情。30分钟后,井下100余名工人全部安全撤离了作业现场,顺利升井到达地面。
同时,第七项目部组织对车间、办公区、住宅区防洪沟的淤泥进行了一次大疏通、大清理、大整治,确保了洪沟的畅通。
开设安全“微学堂”拓宽安全知识渠道
“太可怕了,因违章作业超重起吊,事故造成了一死一伤的后果。” 6月11日中午,重庆能源巨能川九公司第七项目部职工黄川江一边吃饭一边拿着手机观看了“中国应急管理”公众号推送的江苏一知名船业集团发生起重机倾倒事故的新闻后感慨地说。
该项目部在安全管理上,不仅对职工进行了常规的制度学习及行为习惯管理,还在学习资源上拓宽渠道,在内容上拓宽知识领域,推出了安全“微学堂”的新举措。员工关注“中国应急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并利用下班或空闲时间自己学习公众号推送的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新闻。
“以前从来不晓得还有这种安全传播‘神器’,自从关注了‘中国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后,不仅自己可以灵活把握时间,我们每天还可以了解全国各行各业的安全事故及应急救援知识,提升了一线职工及我们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及风险防范意识。”项目经理鞠色江说。(彭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