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油田采油三厂管理二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流域内,面积达692平方公里,区域内胡杨红柳密集,棉田、水域较多,有3座计转站、2座混输泵站、8个计量间,203口油井。今年开井154口,原油目标产量为68.3万吨,相当于国内一个小型油田的产量,却仅有28名正式职工管理。在长期的环保安全管理中,他们的体会是——
■ 江杰 卢宇峰
6月9日11点,二区督查赵刚主持完TP-124的“抽盲板”开工检查,就赶往TP-181督查临时管线铺设作业。进入3月后,原油上产到了旺季,一天整个二区平均都有5次以上的作业和施工。作为督查他和他的六位同事,每天的工作就是坐着皮卡,以一个主要作业施工点为目的地,然后对沿途所有的井站和作业点,进行检查,并纠正各种安环违章。
33岁的赵刚18岁技校毕业来油田,先当采油工,后干安全员,是2009年二区组建时的“老人”,他从现场安全员一直干到督查。说起二区的环保安全,他说:十多年,一天一天过着,没感觉有啥变化。可仔细品味,安全环保在观念、制度和技术设施这些方面的变化,那真是太大了。
观念更新,改变了生产的样貌
赵刚说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遇上设备出了问题,白天修不好,晚上挑灯夜战。井躺在戈壁上,人哪敢躺在床上。有一次,他们连续干了两夜一天,因为年轻熬不住,就在井场打起了盹儿,惹得师傅一顿臭骂。师傅说:咱是石油工人,你当不了铁人,也不能当怂人。困死也要坚持住。现在作为督查,他会把夜间施工,看作是严重违章,做出处罚。
安全环保的人性化管理,使人的生命涨到无价。一切的制度,所有的措施,都建立在确保人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在二区,极端天气下,不准施工;涉水管道,夏季出问题,切改不治理;遇上洪水,或者其它抢险,首先考虑的是人员的迅速撤离。原来那些为了企业财产,为了增油上产,不怕流血牺牲的口号,那些战高温,斗严寒的活动,已经转变成了天热防中暑,天冷防冰伤的关怀,和错开高温和高寒的精心安排,有时候为了员工健康,他们甚至要宁愿停井停产。同时,还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咨询和体检,如果出现不适,随时可以休假调理。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对科学的尊重。二区这几年人员零伤亡,生产无重大事故,原油产量却年年超计划完成。
甲、乙同责的管理模式,使别人的生命安全成为自己的工作中心。目前在二区采油一线代运行的承包商有四、五家,加上三、四支长期临时施工的队伍,共有三、四百人。二区安全的最大压力,不是来自自己的员工,而是别人的队伍。他们的大部安全管理,包括平时的培训,取证,考核则都是围绕着这些队伍展开的。近年来,因为代运行队伍人员素质参差,流失严重,新员工来来走走,成了常态,安全组的培训班就常年开着,今年已经办了5期采油工培训。
“黑色原油,绿色开发”理念,排在了增油上产的前边。在二区用得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防剌漏”。无论是日常的生产运行,还是临时作业,都把防止污染当成了头等大事。首先考虑的是会不会污染。过去,遇上管线刺漏,首先想到的是产量损失,停产的代价,现在首先想到的是污染的面积,程度,以及迅速的治理和恢复。还要举一反三,寻找原因,惩前毖后。
观念的更新,给二区的工作流程、制度和目标要求带来了改变,也影响着每位生产经营参与者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模式。
制度落实,保证了过程的把控
2008年,采油三厂还是采油二厂的一个采油队,赵刚当上了安全员,接到通知说,让他去轮台基地学HSE。他听说,这是些安全方面的制度。他觉得没有必要学,制度多了,厂里发的有几十个,平时能用上的不多,用不用也没人跟着检查。就是干活时,注意一下,别伤住了就行。
谁知道到那里一学,整个人蒙掉了。什么管理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他说自己哪知道这是谁跟谁,好像掉在一个大体系里找不到北。但他知道,这是他今后吃饭的家伙,他是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学下来的。2009年三厂成立时,他来到了二区,还是当他的安全员。因为参加过那次囫囵吞枣的培训,他被抽调参加了《西北油田采油三厂HSE管理手册》的编写。然后,又承担了二区的宣贯主讲。几年下来,他成了二区的安全专家。随后,二区根据三厂的调整,先是把HSE体系,增添进质量管理的内容,更改为QHSE。现在又删去质量管理增添了安保内容的HSSE体系,他和同事对这些体系都已烂熟于心,在实际工作中,不用翻书,能把某个流程,或某个操作要点说得丝毫不差。他们要随时对作业人员的违章进行监督纠正,还要进行现场培训。赵刚说,没两把刷子,说话谁听。
赵刚说,虽然目前的体系涵盖了整个生产的整个过程,这么多年的持续改进,不断增删,可以说,没有操作缺乏规范,也没有作业是缺乏流程和标准的。通过对各种事故分析,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有再完备的制度,再熟练的人员从事操作,事故发生的那一瞬间之前,在操作者那些麻痹大意,那些图省事,不规范的习惯开始误操作之前,所有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基本上不起作用。而最起作用的可能就是现场有一声晴天霹雳的叫停。这一声人们分析事故后,无数次的祈盼,让他们成为了一种管理环节,他们设计了现场安全管理员的岗位,这岗位就是专心致志,集中所有注意力,两眼盯住作业人员,随时准备发出那声晴天霹雳。
本质安全,从原来对安全设备和环境的技术要求,扩大到建立在人对制度和规范的遵守上。可让人担心的恰恰是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因为某些连自己都说不清的原因,选择了对制度和规范的忽视。多年来,二区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制度落实上,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强化识记,形成氛围。在二区橱窗,走廊,醒目的地方,到处是安全环保的图片,标语和寄言。生产晨会有专项工作汇报,一线操作工有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安全环保活动。比如施工严把开工关。每个开工,都要有区副职以上的领导主持开工,检查各种开工票证,施工人员的证件资质,施工设备的完好程度。比如,安全环保的考核与收入和荣誉挂钩等等。
二区主管安全环保的副经理童恺说,制度涵盖过程,落实才实现把控。我们的管理人员的办公室要设在这方圆几百里的戈壁,只有参与生产和施工的全过程,才能保证对二区安全的把控。人们都说,要找童经理,就别去办公室,他自己基本上天天都在戈壁上跑。
技术进步,提供本质安全的基础 二区经理刘毅说:本质安全的最初含义,就是在技术层面上的,就是设备能够为生产运行提供安全的技术环境,即使人为的违章或者误操作,也会保障安全无事故。二区的环保和安全要实现本质的安全,也必须是要在新设备装置的引进,新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上下功夫。当整个三厂成为中石化智能油田建设试点之后,二区的新技术引用为本质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生产领域,经过三年的努力,他们基本实现了“井站一体化”背景下的无人值守,所有单井由附近的计转站建立的中控系统管理,流程的切改,各种泵的启停,都可以在无人状态下进行,而数据的收集录入,远端传输,以及建立的各种数字模型对事故的判断和预警,更增加了对整个生产运行的动态把控。巡井由例行巡井,转变为故障巡井,平时井场就没有人。
在巡线方面,过去一天一个组每天走二三十公里算多了,现在用无人机,管线总长1000多公里,一上午巡两次。六年前,发生一次弯管剌漏,明明发现管线压力下降,也找到了管线,二区人全体出动查找了两天,才找到了泄漏点。结果污染面积达30多亩,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现在用无人机巡线,像这样的刺漏,被发现不会超过一小时。
在安全环保管理方面,实现了安全管理系统挂网运行,不但在开工审批,办理单证方面方便快捷,还能审验作业人员的资质证书,并且对作业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督,喊话。每天二区那么多计转站,计量间,单井的生产运行,还有临时施工现场,都很方便的调出图象,使管理更加贴近了现场。
经理刘毅深有体会地说:本质安全,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很难。但这是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企业人一种境界和追求,它和创造价值同样重要,没有了安全和环保,我们得到的价值一钱不值。二区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大家点点滴滴的努力,未来我们还要用点点滴滴的努力,去追求更高的本质意义上的安全和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