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炫目“朋友圈” “新贫族”莫名堂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窄进宽出,“挣一个花两个”——

  ■ 黄轩辕

4.jpg

被疯狂购物的人们

  晒美食、晒豪车、晒旅游、晒靓衣……不少80后、90后在朋友圈里的生活非常“上档次”,出门必带三件套——“钥匙、手机、充电宝”,伴随社交媒体的崛起而成长,深受社交媒体的“熏陶”,热衷于各种消费。而回到现实世界就如同卸了妆一样。原形毕露后,生活远不如朋友圈里那般精彩炫目。

  于是,在中国“代际鄙视链”中,在父辈眼里,似乎“一代不如一代”,80后、90后存不住钱,理不了财。然而,在各类财富排行榜上,80后已榜上有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晋升财富新贵,其就是典型的80后。

  不过,确认一下眼神,都市里也有这样一群高薪“新贫族”,“钱是花的,水是流的”是他们的生活观念。他们似乎并不贫穷,大多一身名牌服饰穿在身,用的都是名牌高科技产品。不过手拿高薪,却将“有上顿没下顿”演绎成“精彩”生活。

  在收支方面,窄进宽出,“挣一个花两个”。他们费尽了心血和汗水,辛辛苦苦地工作为了挣钱,一旦手中有了钱,就要花得无拘无束。时而购名牌牛仔裤,一会儿换最新款式名牌手机,如今又升级名牌电脑。不“享受”不知道,一“享受”吓一跳——“视金钱如粪土”,又不理财,他们有钱才怪!

  以现实为窄,以未来为宽,敢于“先花未来钱”,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时代潮流。但高薪“名牌新贫族”却患了都市里现今流行的一种时尚病——不切实际地去赶时髦,不为未来做铺垫。

  很难想象,他们能将“高薪贫困”进行到底。在生活的波峰浪谷中,他们的潇洒来源于下月固定的薪水和亲朋好友“积谷防饥”之余“雪中送炭”的传统美德。从“高薪族”到“新贫族”,不过是窄精神、宽物质的表现。他们的花销,除去生活与工作必需,大多乃虚荣心作祟使然。高薪“名牌新贫族”在享受“名牌”的同时,也为名牌而尴尬——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他们神采飞扬;私底下,却在“苦度人生”

  其实,高薪并不一定就产生“名牌新贫族”,把握财力的宽窄尺度合理消费是避免高薪者陷入忽而“上天”,忽而“入地”尴尬境地的绝招。况且,纸钞本身并没有价值,价值在对它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盲目地消费,无异于对钞票以及自己劳动的不尊重。对高薪“名牌新贫族”来说,摆正消费心态,已大有必要。

  事实上,名牌并非为高薪人士所独有,宽物质、宽精神,低薪者合理理财,也可与名牌相拥。让名牌成为生活的调剂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倘若低薪者偏要“强出头”,成为真正的低薪“名牌新贫族”就不仅仅只是可怜了,或许称之为可悲也并不为过。

  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古训始终鼓舞着大多数中国人的同时,为何有钱就一定非要站在时尚的浪尖为名牌把钱花光,难道只有“消得人憔悴”,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贫穷并不可耻,有钱并非罪恶”,高薪的“穷人”们,在创造与拥有自己的财富的同时,适度而合理地支配财富干点公益事业或投资,其实也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事。

  悄悄地告诉高薪“名牌新贫族”,在消费时,考虑到未来的因素,宽窄适宜、量力而出,做一个适度攒钱的“守财奴”其实也很快乐。名牌是讲究内在的,没有内在的所谓“名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名牌。高薪“名牌新贫族”只有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走出去,方能形神兼备,摆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形象,成为真正的人中“名牌”。

  窄物质、窄精神的标签,显然不能简简单单地就贴于80、90后身上。或许,从金钱的“将军”到“奴隶”,是一种磨难。经历了这种生活的高薪“名牌新贫族”将会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