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春风,踏浪前行。“为学院争光,不断深化教学研究,培养学生成才”成为服装设计系老师陈艾教学的座右铭。

陈艾向记者介绍,2018年负责设计学类专业本科平台课程建设,涉及到全校所有设计类专业的统一的大一专业基础课程。此外,自己长期承担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三大构成、设计基础类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面料纹样设计、服饰图案等。
陈艾介绍,在教学中,教授学生学习设计的基础原理设计思维,搜集和处理素材、提炼形态元素,学习二维和三维空间内的形态造型方法和美的形式,学习色彩要素、色彩对比与配色、了解色彩情感和心理象征,学习创作形态,用手绘和电脑的绘图形式创作表现,用实际材料创作和加工改造创新等。
陈艾认为,近十年来,在面料纹样和服饰图案工艺中,数码印花的确带来较为便捷的创作试样和件料式、小量生产。陈艾说:“不同工艺要结合产品的设计定位和市场定位来选择,也需要结合流行趋势。除了当下的数字化加工以外,传统手工艺、民族民间手工艺也突显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手工的特殊性质,也成为当下重要的传承与创新的工艺形式,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内涵。蜀锦、蜀绣等优秀的本土区域的非遗文化,在学院也开设了相关教学课程。传承和创新运用非遗文化技艺,在面料纹样、服饰图案创作中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专业的基础课、平台课在建设中,需要不断完善深化,是教学计划体系的重要部分。面料纹样设计课程属于专业课程版块。近年来带了多届数百名学生参加中国国际面料创意大赛,每年学生参加都获得了奖项。”陈艾说,面料纹样后,还有其他版块课程的专业课程和选修类课程的学习,大一课程和大二的设计基础课和面料纹样设计课是重要的基础。
自2016年起,陈艾老师连续三年承担学院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组织联络工作(北京)。此活动是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共同联合主办,全国50多所院校在此展示教学成果和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中国时装教育发展。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服装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作品发布会在大学生时装周期间举行,受到协会高度认可,获得育人成果奖,学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陈艾认为,本土设计师的培养非常重要,要关注国家发展方向,关注市场行情。学院创办至今,从03、04级毕业生开始,已经许多毕业生担任国内服装行业品牌的设计总监、设计师,为服装与设计产业服务。
“设计专业市场需求空间大,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教学成果展、时尚节、大学生时装周,教学与赛事、校企合作项目结合,不断深化教研教改、培养学生成才,给学院争得更多荣誉。”


【陈艾简介】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设计专业(时装设计研究方向)艺术硕士,获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专业哲学硕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候补委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人类学学会会员,成都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设计专委会副主任等。获成都优秀服装设计师,四川最美服装人物称号。
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任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设计基础教研室主任;2013年4月至2018年任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设计基础系系主任工作。现任服装与服饰设计系设计基础教研室主任。
历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国内重要服装类设计大赛、中国国际面料设计大赛、面料创意大赛,多名学生获全国奖项,也数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
个人作品发布及获奖:
在北京、成都发表发布时装艺术作品《天·海·光》系列(2014年)。
设计作品《优雅永恒》荣获“曼特劳”杯首届中国休闲裤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银奖)(2008年)。
设计作品《吉祥奥运》等荣获中国国际T恤设计大赛优胜奖。
时装设计作品荣获“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青年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
2009年,在“创造你的璐比——中国青年创意大赛”的参赛作品指导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2009年度全国优秀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称号(中国光华基金会)。
(本版由本报记者樊瑛、张建忠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