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打造时尚成都 要为服装设计师提供长远的发展平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讲师杨蓓认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只完成纸面的作业感受不深,要在项目、动手中设计,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1.jpg

●杨蓓参加服装大会

2.jpg

●杨蓓个人作品参加2015王府井秋季服饰节

3.jpg

●杨蓓(左)与伦敦艺术大学学术带头人合影留念

4.jpg

●杨蓓带领学生参加2015北京大学生时装周

  记者:为什么说深刻地认识到“落地”是年轻的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工作者的重要认知?

  杨蓓:有人说服装产业目前已处于低谷时期,我个人认为现在正是转变、突破的机会。例如李宁品牌近两年在纽约时装周的服装发布非常吸引眼球,服装的潮感和实穿性都很强,又能引起国人的关注和爱国情绪。这样的原生国产品牌能够成功转型的关键,就在于重新分析消费群体,直面95后、90后的关注和兴趣,通过对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从而定位设计目标,进行策略改变。

  在服装设计专业任教的十四年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落地”是年轻的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工作者的重要认知,对“落地”概念的理解远重于设计工作本身,甚至可以决定设计的成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一直强调设计“落地”,让学生们从身边去挖掘素材,定位设计,哪怕只是一个小的教学项目,也要体现设计的思考和实践考虑。

  记者: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杨蓓:创新创业思维的建立,也是我认为在服装设计专业必须带入并引起重视的。近几年市场中出现了很多新锐服装设计品牌,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一方面说明消费群体的意识、穿着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重视设计的分量,这种改变就是机会。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重视度在降低,开始倾心于设计感强、有独特理念的小众品牌,这些变化给学生创业提供了较强的包容性。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是创新,能够与当下大环境鼓励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自然而然的结合,在教学中通过大创项目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学习并真切体验从设计创意到成品的整个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记者:对时尚成都的建设,有何建议?

  杨蓓:成都在时尚文化建设方面卓有成效,而站在服装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需要从资讯科技、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多角度介入。

  首先,成都的资讯与科技介入较为缓慢,新型面料、新型科技及前沿资讯的获得渠道较为贫乏,仅凭设计师或工作室的个人能力难以持续获得相关支持,或需要支付颇为高昂的费用,这必将制约行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在平台建设方面,除了给予相关政策配套与经费支持,还应在本土的时尚文化发展活动中专门设置服装设计师、独立工作室的展示空间与平台,并支持地方民族服饰与时尚设计的对接与发展;还可稳定持续地举办服装设计大赛,提供丰厚的奖金支持与资助条件。

  另外,当下的创业园或服装创业基地所处位置都较为偏远,导致设计师无法第一时间获悉设计成品的受众反应,造成后续设计与修改的延迟。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在成都时尚商业区开辟一个区域或建筑作为服装设计创意园区,可将楼上设置为服装设计工作室或公司,在底楼设置品牌商铺,还可在商铺内设立新秀设计展示与销售区域,对服装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与销售,加强设计教育与市场的紧密对接。

  【杨蓓简介】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英国创意设计大学MA FASHION硕士、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讲师。

  代表性研究成果(近三年)

  著作:《艺术设计与服装色彩》,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6,第一主编。《现代服饰设计》,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6.8,独著。

  获奖项目(近三年校级以上)

  2018中国平湖服装设计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9;

  第六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9;

  四川省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5;

  第二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评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6月;

  2017书香天府,四川高校朗读者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共青团四川省委宣传部发,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