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专业,需要多元、开放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精神及思维。” 四川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何志明老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思维结构和方式,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创新思维的建立。

●何志明
记者:如何引导教会学生运用调研获取有价值的设计讯息?
何志明:在产品的调研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展开标准的调研模块,更悉心关注学生在相关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讯的质量和设计的关联度,倾向于对设计资讯的深度获取。
对人的研究则是一个相对自由度较高的研究领域,我们用户深度访谈和用户角色模型研究和行为研究中通过细致和具备情景模式的研究范式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核心群体并且熟练掌握常规的用户研究方法和流程。
之后则运用相关的数据信息挖掘技术对这些讯息进行多种形式的深度挖掘和信息处理。总之,希望通过调研的这一常规形式获取到一些有价值的设计讯息,以帮助设计朝着更正确的方向推进。
记者:在创意设计阶段,需要抓住哪些重点?
何志明:在创意设计阶段我推崇设计师的自由思想的发散,一方面尝试通过产品的属性研究、比较研究和意象研究等方法从粗到细地关注产品的整体形象和细节亮点,结合用户研究的成果进行协调设计。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设计过于强烈的自我观念,我们在产品创意和价值的挖掘更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价值,如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设计价值等方面,鲜明地找到支撑产品获取市场成功的实在的支撑点。
记者:在形态设计环节,如何完成具有综合价值的形态表达?
何志明:在形态设计环节除了常规的形式美的塑造外,在教学中我更关注产品的形态价值,比如形态语义中承载的个性、自由、可爱、严谨等语义信息,并且将产品形态语义与产品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完成具有综合价值的形态表达。
记者:怎样培养学生对于真实市场的掌握能力?
何志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真实市场的掌握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真实课题的设计与产品开发,关注设计的整个过程性,教会学生运用相应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高强度的技术训练、造型能力训练,信息的挖掘和处理技术的演练以及对市场讯息的感知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化设计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个人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锻炼。因为爱而关注、关心,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所及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学习和人生成长。

●何志明带领学生现场参观家具店,并进行结构和设计解说
【何志明简介】
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讲师。设计艺术学硕士 ,研究生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产品形态设计、家具设计、家居产品设计。
获奖项目
1、2015年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
2、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3、2015年四川省大学省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4、2014全国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
在研项目
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3D打印技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研究(主研)(16Y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