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职工作是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本科教学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研究生则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专业方向因材施教,研究重点有所不同。”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欧设系老师张婉玉向记者介绍说,“研究生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研究能力,增强设计实操锻炼。我的研究生学生中,有做民族手工艺相关研究的,学生要深入民族集聚地区去学习,对传统手工艺进行挖掘发扬,在现代审美价值上进行活化创新。”

●张婉玉
记者:欧设系学生有哪些优势?从欧洲设计学院学习回来有哪些变化?
张婉玉: 欧设系学生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欧洲设计学院(设计学类)的外教老师都有丰富的设计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让学生眼界格局得到很大提升;二是能够多掌握一门小语种语言——意大利语。我们的学生经过四年的语言学习,可以达到意大利语B2水平以上;三是学生的留学经历让他们的自理能力得到锻炼。
欧设系学生在国内上三年专业课,大三结束后到欧洲设计学院上一年半的课程。欧洲设计学院将传统、时尚、现代结合得非常好,学生进入新环境后学习非常努力,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记者:欧设系为学生营造了怎样的学习氛围?
张婉玉:欧设系的老师与学生相处非常融洽,师生感情深厚。从专业老师到辅导员老师,都非常关心学生,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当学生生病的时候,老师义务为学生补课;语言课老师们坚持集体备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意大利是设计王国,有着浓厚的设计氛围和顶尖的设计品牌。随着中意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设计教育大有可为。学院地处成都,古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当前成都文化创意发展迅猛,很多的创新创业政策为青年学子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
记者:为什么说共创良好的服务体验?
张婉玉:服务设计是一个新兴领域,结合了设计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共同创造在服务设计中表现为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的共同参与,还包括了服务中环境、设施以及人之间的互动。影响服务体验的因素有很多,个人因素如年龄、背景、职业,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等。服务设计要考虑到如何满足用户的期待,通过参与者的共同创造达到共赢,使服务价值得到满足,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好设计。
记者:国外大学教学方式有哪些值得借鉴学习?
张婉玉: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教育学院在全球排名靠前,我有幸于2017年到该学院接受了信息化教学培训。国外大学的信息化教学非常普及,教学形式很灵活。我们到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考察交流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信息化引领教育革新的重要性。信息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在教学中建立了平等、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国外大学的选课机制非常灵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性。


●羌族银饰
【张婉玉简介】
张婉玉,女,中共党员,1982年3月生,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高级UI设计师。主要从事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交互设计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发表核心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级课题《基于Pro-Poor Tourism(PPT)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扶贫模式研究》、《基于服务蓝图与O2O模式的羌族银饰服务设计研究》、《四川民族漆器文化基因及文创语义体系研究》及其他课题11项,获设计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多项。
(本版由本报记者樊瑛、张建忠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