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零缺陷”是“质量工匠”的质量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文/图 鞠家田

2.jpg

●董海(右)和操作者魏雪探讨加工参数的控制。

  翻看着交接班日志,查看着当天的产品规格、数量及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行进轨迹,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加工产品的同时巡查监控SPC走势……

  大连市“质量工匠”、瓦轴集团高端汽车轴承工厂C9线线长兼带班长董海,每天的工作都在这样一个看似十分规律的状态中周而复始。“就在刚才,董海还与我们就这一批欧美客户所需产品加工参数的控制进行探讨呢。”操作者魏雪指着操作台说。

  C9线专门负责为多家世界知名汽车企业配套乘用车分动箱轴承,欧美高端客户对品质要求极为严苛。董海对加工质量有一股子较真的拗劲儿,“零缺陷”就是他为团队设定的“小目标”。而要想达到目标,董海说需要操心的事儿还真不少,人、机、料、法、环样样都要想在前头。

  生产五要素中,董海从已相对趋稳的料、法、环转到更加关注人和机。团队成员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掌握不均,他在做好每天的情绪疏导、行为纠正、正面引导的同时,为每人量身定制了一套专属的素质提升方案。

  小徒弟王长顺刚参加工作,操作技能不高但很好学,董海就抓住这一点随时随地指导,还带着他与电钳工一起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对于检查员提出的疑问,董海更是带着王长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每一步,设定加工参数,分析SPC走势,探寻问题根源,找到问题症结。“师傅愿意较真儿的性格也影响着我,不然我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独立操作设备。”王长顺笑着说,“这不,近期国外客户又要求批量追加订单,就是对我们加工品质的高度认可。”

  每班次,4个人要操控连线上13台设备,每个人都要多技能多担当。“多亏了董海推行的岗位轮换制,以及对我们每个人操作技能的培训指导,现在大家操作连线各种机床无局限。”魏雪这次从内圈轮换到外圈操作后,对检查员批次产品检测100%合格感到很高兴。

  “零缺陷”意味着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差之毫厘”。一次,在装箱运输过程中发现有产品内组件散套。接到反馈,董海经多轮数据比对和论证,找到了自动装配线冲压工位不到位导致散套的原因。如何解决?他相约几个“臭皮匠”聚在一起,根据设备加工性能特点,加装了闭环电子监测报警装置,以避免散套现象的再次发生。此举可谓Perfection,迅速在公司多条高端汽车轴承加工连线上推广和应用,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无独有偶。一个看似无“毛病”的“问题”,更坚定了董海对加工产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追求。那天,董海当班,接到了瓦轴美国公司转来的某规格产品外观有划痕的邮件。“虽然咱们几乎看不出有划痕,但这样的产品如果到了客户手中弄不好会引起麻烦。”团队成员七嘴八舌地说着想法,董海默不作声地走到机床旁,心里已经有了要解决划痕问题的设想。连续数日,他围着机床转,从连线的每一个加工步骤开始跟踪、论证再分析,终于找到了形成划痕的原因,原来是加工挡边超精机床工件压紧机构和内滚道超精机床工件定位机构的“缺陷”引起的。他立即着手对问题点进行攻关,对设备结构性能进行优化与重新设计,不仅杜绝了划痕的再次出现,机床加工精度也大幅度提高,操作者调整机床的时间也缩短了很多。

  “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我们生存的饭碗,我们非常珍惜,不能因为一套产品的质量缺陷而砸了饭碗。”董海笃定地说。

  配套宝马、通用等国际大牌车,在欧美标准百万套汽车轴承允许有6件不合格品的情况下,瓦轴集团创下了连续5年加工2000多万套出口汽车轴承“零缺陷”的纪录,这背后蕴含着“董海”们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