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临涣选煤厂东区机电车间机修班班长邵义忠被淮北矿业集团授予 “劳动模范”称号。
邵义忠是一位“八零后”青年,他2005年大专毕业来到临涣选煤厂工作后,一直从事洗煤筛子的检修维护和保养工作,对直线振动筛、弧形筛等筛子的“脾性”了如指掌。他经过十几年的工作积累,总结出了一套“听(听筛子有无异常声音)、摸(摸激振器与过桥轴承组件温度)、踩(踩筛板与轨座是否松动、刷烂)、测(测激振器油位)”四步筛子诊断法,有效提高筛子故障发现率,杜绝突发事故的发生,大大降低了事故台时,并在同行中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此,大家习惯性地给他起了个“筛子王”绰号。
勤能补拙的“创客”
想起刚开始接触这么大的设备,邵义忠说,一切都是生疏的、新奇的,甚至连设备和零部件名称都叫不上来,对使用方法、维修技术更是一片茫然。但是,当他看到庞大的设备运转出现故障影响生产时,生性爱钻研、爱学习的邵义忠在心中说,“我一定要熟悉和了解设备运转和维修的原理,驯服它、驾驭它,让它更好地服务选煤生产”。为了把这些技术学到手,他放弃休息时间,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刻苦钻研技术提高业务能力。他还自费从新华书店买来许多有关机电维修方面的书籍,放在家里的床头柜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啃”,直到把相关设备的原理搞懂学透。他在机电事故处理上很快就能够独当一面,并迅速成长为班组骨干。
领跑创新的“智者”
随着该厂东区设备服务年限的增长,设备进入老化更新改造期,邵义忠通过“头脑风暴”,在管理上敢于“标新立异”、善于“无中生有”、乐于“奇思妙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更换东区浮选机时,因受条件限制更换难度较大,提升和运输方式都存在困难,且成本高,受到了很多方面质疑。以前更换浮选机需要在厂房凿墙用100吨吊车提升,更换一次成本就需3万块,中间一台还无法实现更换。为解决这一难题他提出了加装“猫头吊”和横梁实现手动牵引,实现一次到位,投入少,工期短,更换效率大幅提升,由原来的更换一台需要14天缩短到现在的五天半,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成本,安全系数也大幅提升。目前,通过这一技术已经成功更换了东区一、二期六台浮选机。他还曾带领团队以用工18人、用时14小时,安全高效地完成了临涣选煤厂更换筛子的最短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一心为公的“硬汉”
由于长期与振动筛子打交道,邵义忠患上了乳突炎导致耳膜穿孔,耳朵流脓,本来到徐州手术可能会更好一点,为了节省手术时间,他最终选择了在濉溪中医院进行手术,车间和家人表示反对。手术出院后,他没有选择在家休息,他深知班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他,智能化改造工期不能耽误。上班第一天,他便参与到7051#皮带机加宽改造当中,一星期的改造,加上7052#的生产噪音,他刚刚恢复的耳膜再次流脓,但是他依然选择了坚持,从不因为身体原因而耽误工作。
他先后荣获2012年集团公司五好标兵;2013年厂五好标兵;2016年集团公司第六届职工“五小”五等奖;2017年集团公司百日安全会战优秀班组长;2017年“万名职工聚双效”三等奖;2017年第八届淮北矿业创新创效大赛优秀奖。
(李付峰 石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