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荒漠戈壁守护油井的“特种兵”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吕德群 文/图

1.jpg

2.jpg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西北油田采油二厂采油管理三区,有一队油井“护士”,他们常年奔波在油井、站库之间,用脚丈量油井“导航图”,用心呵护着每一口油井,快速高效处置井站出现的“疑难杂症”及突发事件,被人们誉为荒漠戈壁守护油井的“特种兵”。

  采油管理三区地处新疆库车县境内的国家级胡杨红柳自然保护区内,管理着分布在590平方千米内的237口生产油井,年生产原油105.06万吨,是西北油田采油管理区的第一产油“大户”。

  10分钟扑灭芦苇荡大火

  “王福,快看,站外面的芦苇荡里咋冒烟了?”5月5日12时50分,正在采油管理三区12-7计转站巡检的员工杨石庆,大声地向同事王福喊。

  “哥们,你先正常巡检,我爬到缓冲罐上面看看到底咋回事。”王福一边说,一边麻利地向高耸的缓冲罐顶部爬去。

  “石庆,不好了,我看清楚了,现在芦苇荡起明火了。我马上下去,你赶快向中控室及区调度室汇报。”王福一步并作两步走,迅速走下缓冲罐,提起两只灭火器,向火场跑去。

  杨石庆向调度汇报后,也提上两只灭火器奔向火场。

  起火点距离12-7计转站西约50米。12-7计转站周围都是芦苇和红柳,是新疆库车县数万亩国家级红柳自然保护区。这些红柳如果被烧毁,后果将不堪设想。

  杨石庆和王福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起火点,用灭火器对准起火位置一阵狂喷。3分钟后,火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火警就是命令。13时许,采油管理三区经理海涛带领员工韩忠虎、徐光明、张峰等闻讯赶到了现场,一同用灭火器灭火。为防止死灰复燃,他们拿起消防锹盖土,在确保火被彻底扑灭后,他们才离开。

  40分钟6口油井恢复生产

  “我是塔四联中控室,采油管理三区生产值班室调度,你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我是值班调度谢国洋,请讲!”

  “四联变-2S大电突然闪停,12-11计转站周边6口生产油井刚停了。”4月17日19时10分许,采油管理三区生产调度谢国洋刚接到电话。

  几乎在同一时间,12-11计转站值班室崔波,又打来内容相同的电话,请求增援。

  复产就是命令,时间就是产量,一刻也耽误不得。这时,正在职工食堂吃晚饭的采油管理三区经理海涛、副经理朱江得知消息,放下碗筷,立即将正吃饭的生产调度室副主任范庆哲、韩中虎及员工李鑫、张峰等5人召集到办公室,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安排3台车辆,按照2人一组一台车,负责恢复2口井的具体分工,兵分三路,迅速奔向各自负责的油井。

  20分钟后,他们分别到达井场,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有的启动电泵,有的启动抽油机。40分钟内,就使TH12217井、TH12210井、TH12236井等6口井恢复了生产。

  等他们3个小组的人员圆满完成任务收队回到生活基地,早已过了吃晚饭的时间,尽管饥肠辘辘,但他们谁也没有怨言。

  1小时快速抢修流量计

  “设备组,设备组……我是12-12计转站的当班员工万宇,站内计量分离器刮板流量计卡死了,请马上联系厂家维修处理!”4月3日11时10分,一个急促的求援电话,打到了采油管理三区设备组,组长张顺邦连忙说:“明白,我马上带人过去。”

  张顺邦安排员工王飞、邓林赶紧收拾工具,同自己一起乘车前往12-12计转站。

  大约过了10分钟,3人来到了现场,了解情况后,张顺邦神情严肃地对王飞、邓林说:“现在正是上产的黄金季节,如果请厂家技术人员赶来维修,不但维修费用高,而且耽误时间,干脆,咱们3人动手干吧!”

  王飞和邓林异口同声地说:“头儿,没问题,你咋说就咋干!”

  张顺邦说:“那咱们赶快动手切换流程,把计量分离器拆下来,仔细‘体检’一下,看看‘病灶’到底在哪里。”

  在张顺邦的安排下,3人分工明确,密切配合,不到10分钟就熟练地把刮板流量计拆了下来。然后,他们又找来油毡铺在地上,把刮板流量计抬上去拆解。一向眼尖的王飞,用手指着刮板流量计的内胆说:“你们看,是刮板销子磨断,卡着内胆了。”“你说得对,找到了卡死的‘症结’,这事就好办了。”张顺邦拍了拍王飞的肩膀称赞道。

  他们迅速取出磨断的销子,然后寻找配件开始组装。仅用1个小时,刮板流量计全部组装、安装完毕,恢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