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专注生产的李晓杰
●李晓杰正在做3D模拟实验
——记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重集团数控铣工李晓杰
■ 赵馨
眼前正在专注零件加工的“90后”小伙子是中国兵器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四0二车间数控铣工李晓杰。不玩游戏,很少上网,最大兴趣是操作数控铣床,这是大多数员工对这个只有26岁小伙子的唯一评价。工作不到5年,李晓杰从一名普通学徒工成长为同龄人的佼佼者,他所加工的零部件合格率始终达到100%。今年是李晓杰在北重工作的第5个年头,短短时间,他练就了纯熟的数控加工技术,快速成长为新型技能人才。
胜任,从“钻研” 开始
2014年7月,李晓杰怀揣着梦想与激情来到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四0二车间工作。车间主要加工精度高、零件复杂的关重部件,对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让李晓杰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进厂后能有幸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兵器首席技师郑贵有的徒弟。李晓杰说,每次看到师傅站在车床前专注的神情,敬佩之意油然而生。“我真的非常幸运,从第一天开始师傅就对我要求特别严格,尤其在做人这方面,时刻提醒我要好好做人,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从那时起,李晓杰就下决心要成为像师傅一样的技能高手。掌握技艺,理论先行。一有空,李晓杰就抓紧时间学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基础与应用实例》《机械设计》《机床电气自动控制》等理论知识,再结合师傅传授的经验,融入到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对于自己的收获李晓杰深有体会:“刚开始上班,就是感觉在学校学的东西和实际加工有好多区别,极具挑战。以前按照书本上学的加工概念操作,自认为很简单,但是后来发现好多东西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毛坯的材质、加工时的温度对成品都有很大的影响,简单靠书本根本行不通。”
成长,从“创新” 起步
新入职的员工在四0二车间通常有半年的实习期,而李晓杰凭着自己钻研的韧劲,短短一个月后就已基本掌握了零件加工和设备系统操作技能,可以独立完成加工,破格提前结束实习。虽然可以上手操作,但李晓杰也发现,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火炮的各种复杂零部件五花八门,差异很大,对数控编程的要求自然苛刻。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就要咬牙做到最好。从此,他从最简单的操作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件事。
随着技能的提升,李晓杰在公司大力推进精益生产的氛围中不断创新,解决了一系列生产难题。作为数控加工操作者,他所承担的零部件都是防务产品中十分关键和重要的零部件。面对这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的零部件,他感到责任重大。每次加工前,他总是细心消化工艺图纸,仔细装夹找正,认真检查来料情况和加工余量。经过不断摸索总结,他的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还对加工工艺不断更新完善,使得产出效率提升30%之多。对于自己的爱徒,师傅郑贵有啧啧称赞:“这小子很有一股子钻劲,总是爱不停地琢磨,把传统的慢走刀、低转速进行了改良,采用数控先进的高速加工方法,提高主轴转速,加工效率大大提高。”
荣誉,从“担当”收获
2016年,李晓杰已经成为公司数控加工岗位的佼佼者,代表北重集团参加多项技能大赛。2018年3月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内蒙古自治区选拔赛数控铣工项目中摘得第一名桂冠;同年7月参加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获数控铣工项目第一名,9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八届职业技能竞赛多工序数控机床调整工项目中继续斩获桂冠,10月代表自治区在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优胜奖。今年他又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包头市“五四青年奖章”,成为北重集团新一代高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
四0二车间党支部书记闫北峰告诉记者:“李晓杰遇到急难险重的问题时,我们还没安排他就主动承担。李晓杰喜欢钻研技术,不管零件的工时长短,挣不挣钱,他都愿意干,而且花心思去研究。有时他的工友也调侃他太认真,但他说能够提高技能水平那才有成就感。”如今,北重集团生产核心产品——驱逐舰主炮上很多复杂的零件都是由李晓杰完成,他干的活儿让领导放心。
使命,从“传承”延续
上学的时候,李晓杰就爱琢磨计算机软件编程。作为新时代的新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他将3D打印和数控加工中心相结合,实现了现代化高效加工的理念。每次接到新的生产任务时,李晓杰都会把每一个新产品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做3D仿真模型,精准确定各工件尺寸及加工工艺的合理性,然后再去数控加工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从而避免残次品的出现。“以前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复杂、难加工的零件,就是编程后也有可能会有操作失误的时候,可能存在打刀或者是废品的问题。现在我通过软件,在电脑里进行模拟操作,完全符合要求了,再在设备上进行加工,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这样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对于这样的创新,李晓杰非常满意。
工作至今,李晓杰先后参与完成技能攻关5项,改进技术操作法12项,为提高生产效率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成绩,李晓杰浅浅一笑说:“我很幸运,一走出校园就踏上兵工这片热土,这里让我懂得脚踏实地的重要,也燃起了我青春的斗志。从老一辈兵工人身上看到了爱国、敬业、奉献的精神,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要有责任、有义务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