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红柳掩映的大漠戈壁,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因拥有两个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井站而享誉西北;37名平均年龄仅32岁的青年,用飞扬的青春,勇敢的担当,谱写着“只有荒凉沙漠,没有荒凉人生”的青春故事。
■ 江杰 田宏远
秦雪源: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油气处理部年集输原油270万吨,年处理天然气1.8亿方。每天,来自广袤沙漠的原油通过密如蛛网的输油管道,向联合站滚滚而来,经过净化处理,生成石油、天然气、轻烃等石油产品,汇入西气东输的大动脉,又滚滚输往远方。
秦雪源是油气处理部生产的副经理,五年前,他大学毕业后,怀着“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梦想,来到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肩负起新时期绿色能源开发的重任。
每天在大漠戈壁守护石油生产线安全畅通,秦雪源感觉自己是一位哨兵,又像一名战士。两年前深秋的一个周末,秦雪源在S86计转站主持一个动火开工,忙了一上午,在下午2点左右,赶回厂里吃午饭。
刚到厂门口,就听见警报声从处理部方向,一声接一声响起,凌厉而刺耳。小秦一惊:部里出事了!
他示意司机赶快把车往处理部开。接着手机响起,是油气处理部党支部书记董刚。原来,轻烃站3号球罐下液相回流阀发生渗漏。偏偏部里今天领导全在外围,现场一个领导也不在。当弄清了小秦目前的位置,董书记下令:秦副经理,现在我任命你为今天抢险总指挥,现场的一切由你负总责。
3号球罐内至少装有200吨轻烃,相当于数吨TNT炸药。紧挨着3号罐的还有1、2、4号罐,全部装的液化气和轻烃。它们的近邻是三号联8个储油罐。轻烃液化气都是挥发性强,易燃易爆,一旦燃爆……这后果他不敢想,也容不得他想。
车到现场,他几乎是跳着下来。一看,除了正在运行的人员,全体在岗的职工齐刷刷地屏息而立,十几名抢险队员披挂整齐,他按照曾经演习过无数遍的应急预案,开始指挥,先拉上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并果断下令:打开消防栓!用消防水对渗漏点进行喷淋,并连接轴流风机对着渗漏点吹风稀释可燃气体浓度。
接下来,最危险的就是需要到现场确认险情,对渗漏闸阀打抱卡堵住漏点。谁去?只见身边的工艺技术员张向辉一个箭步就要冲上去,被秦要源一把拉住。现场弥漫着轻烃,此时冲进去,万一……26岁的小张,年初刚结婚,还没有孩子。
秦要源把防爆对讲机往张向辉手里一塞,轻声说:如果有事,你负责现场指挥。话音落地,秦雪源已经飞一样冲向渗漏点。
小秦出生在四川达州的贫困山区,姐弟三人,他是最小的,也是唯一的男孩儿,在一个很传统的农民家庭里,他一直是全家人百般呵护、万般宠爱的中心。可不知为什么,他从小就有一种英雄情结;他心疼弱小,敢于担当,在村里他是“孩子王”,在学校他是班干部。来到西北油田后,他肯用心,能吃苦,经常带着班组,在戈壁上施工作业。
一个多小时过去,抱卡打好了。等董书记等领导赶过来,现场已经清理完毕,设施恢复正常运行。
董书记一把拉住小秦的手,良久才说出一句话:“雪源,往后咱处理部,有你在岗,我能放心。”
这一年,秦雪源刚好30岁。
崔进福:“崔氏秘籍”
4月20日将近11点,正在值班的TP-1计转站,集输工李会全和殷三丰接到指令,计转站分水改造工程准备投动,今天要进行流程切改。两人背上空气呼吸器,一边默念着操作规程,一边跑向现场。
大门打开,这个戈壁深处人迹罕至的小站,今天来了不少人:作业的、监督的,还有厂生产科、安全科及处理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都来了。听说今天可能还有不知道的上边哪个检查组来检查。
小李和小殷从参加工作以来就没见过这阵势,一看,紧张起来,腿也有点发软。他俩想:要是班长在就好了。
班长叫崔进福,今年才23岁。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5岁、全部由青工职守的小站,小崔就是大家眼里的“老大”,心里的支柱和依靠。有他在站上,无论是站上的管理、安全、设备和技术问题,他都做起来得心应手,说起来对答如流。在26岁的李会全眼里,这站上的事,没有班长不知道的,也没有班长摆不平的。
唉,偏偏今天班长休假!越担心出事心里越发慌,心里越发慌就越会出事儿。当处理部副经理林德云主持的“开工”结束后,扫线开始,所有作业都要在他们的引导下进行。
他俩在纵横交错的管线、林林总总的阀组前楞住了——主管道和阀门标示得很清楚,一眼就能弄明白,可是在主管道旁边还有两个管道埋在地下,在气罐上有两个阀门,好像和它们连接着,又好象没有连接。他们俩有些迷糊,弄不清这两阀门是该关还是该开。
小李的汗出来了,当着处理部领导、厂科室领导,这脸今天可丢大了。
正踌躇间,小殷小声提醒说:不行,我得问问班长。
小殷飞也似地跑到值班室,不一会儿,拿出了一个厚厚的、封面都磨破了的笔记本。
小李一看这个本子,眼睛一亮,心想:也是忙晕了,把三本笔记本给忘了。
这三本笔记是班长在岗时,每天都要记的工作日志,上边有几十万个数据,几千张图表、装置构造图、工艺流程……这三本笔记是班长从实习生记到班长整整8年的工作笔记,基本上涵盖处理部集输工操作时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如:加药流程、离心泵启泵流程、计量流程、站区火险抢险流程等,都是实地绘制;在规定流程中又加上经验感悟、操作窍门等,只要按图索骥,保准儿准确无误。大家称这三本笔记叫“崔氏秘籍”,操作中遇上疑难问题时,班长总拿着它从过去经验中寻找方法;班长不在时,大家对照笔记解决问题。
其实班长崔进福也是95后,比李会全小三岁,晚参加一年工作,2011年来处理部时刚中专毕业。那时的班长沉溺于玩游戏,为这把学业都给荒废了。
有一次,厂里安全大检查。偏偏抽检到他来口述离心泵启泵流程,因为玩了一夜游戏,一个过程十条,他说错了六条,害得一向名列前茅的处理部这次检查排名跌至中游。
处理部的这一跌,把崔进福跌醒了,他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熟,从此再不迷恋游戏。整个实习期间,他把所要学的装置构造画成草图,并标注上操作要点。这样一来,所学的东西记得又快又牢。这习惯到后来就是把每天遇到的技术和操作问题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说:一个有心人要有记日记的习惯,把每次处理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就不难了。不久,崔进福就成了班里的骨干,成了班长。
当小殷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时,李会全从小殷手里几乎是夺过本子,问了句:哪一页?小殷回答,我刚打电话问班长了,他说47页。翻到47页,果然标题是“扫线流程”。上面画着清晰的扫线流程图,图旁边用娟秀的字迹,工工整整地写着:打开1001增压泵来水,再到TP-1水阀池,再到零位罐,启动转油泵,压力1mpa,排量50方/小时,转油泵每运行4小时加一次机油,机油液位要保持在1/2-2/3处…… 还特别注明:旁边两个管线和罐上阀门经2015年大修废弃不用。
于是,他们按照“崔氏秘籍”的操作流程,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这次操作。
王照之:老爸给我点了赞
4月23日中午2点吃午饭的时候,新分大学生王照之仔细检查了自己独立完成的《轻烃设备工艺流程图》。40多张图纸,流畅清晰的曲线,密密麻麻的数据。他伸了伸又酸又困的腰,活动了一下发僵的脖子,顿感全身轻松。
油气处理部的这套负压稳定装置内部结构复杂,附助设备众多不说,不是成套设备引进,完全是三厂技术人员和分公司设计单位协同生产厂家一起自己“攒”出来的,因此特别需要一套完整的《轻烃设备工艺流程图》。这是个看起来只是比葫芦画瓢的简单活儿,要是不在处理部干个三五年,还真画虎不成。不过王照之没想到这个活儿,竟派到了自己头上。他大学毕业来处理部不到一年,很多设备他不但不知道功能,甚至都叫不上名字。
他对领导说自己干不了,领导说给你半年时间,边学边画。可他自己是学采油的,既不懂机械,也没学过专业绘图。正好在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工作的老爸来电话问自己工作情况,他随口说了句:这活儿明知道干不好,硬让我干,我只能对付了。
说完他马上就后悔了。自从记事起,印象中老爸对自己就没放松过,自己永远都不能让他满意。参加工作以来,老爸一天一个电话,两天一堂思想课,不是教育自己端正态度,就是唠叨尊重师傅,团结同事。
果然,手机里那边老爸声色俱厉的声音传出来:我刚工作的时候,敢有你这态度?干不好早点滚蛋,少在这里丢人显眼,西北油田就不要你这号人!
他一声不吭就把电话挂了,父子俩开启了冷战模式。王照之心里憋着一口气,暗暗发誓:我这种人咋呢?我一定让你看看我到底是哪样的人!他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不懂就学,不会就问,按照轻烃站的生产工艺,分区描画,完成了分馏区、压缩区、脱馏区、综合区、储运区、外围等七个区域的工艺流程,以及设备部分、工艺部分、仪表部分、电气部分的设备原理图。
春节放假,厂里有各种文体活动,他都没有去,他把自己关了起来,算好时间,刚好两个月完成任务。
交作品时,领导的满意让他充满成就感,他点开了朋友圈,站起来自拍一张,打上胜利的手势,发到朋友圈。
没想到很快父亲在下边给点了三个赞,他心里一热,鼻子酸酸的,眼泪差点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