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小态 职员
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有一位铁路工务系统的专家,被誉为“大国工匠”、中国高铁的“平顺大师”。一提到他,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新时代铁路榜样、济南局集团公司工务部提高工资待遇高级工程师吕关仁。(4月15日人民铁道)
步入新时代,从国家到行业都在呼唤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随着中国高铁跃身成为“新四大发明”之首,一群脱颖而出的铁路榜样已经成为这种精神最新的代言人。
站在高铁技术发展的前沿,吕关仁对中国高铁一直满怀深情。35年来,他专心致力于学习钻研和技术创新,从未停止探索高铁线路维护技术的脚步,把专业技术的精湛当作自己一生的职业、永恒的追求,把工匠精神中的精致、创新发挥到极致。“高铁上硬币不倒”,这项惊人的技术背后,便是吕关仁等一批铁路工作者呕心沥血、潜心钻研的成果。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匠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品格,正是因为铁路人毫厘之间的追求,无数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旅客才有了稳定、平顺、安全的乘车体验。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这种职业能力不是拙劣的模仿、平庸的跟随、盲目的复制、无知的同化,而是以健康、积极、自信的态度,倾注心血、积蓄力量、潜心研究、积极探索,沉下心、坐得住,为提品质、创品牌而无悔奉献。
平凡岗位演绎不凡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今天的中国铁路已经步入高科技智能化发展的新时代,和谐号、复兴号纵横驰骋,手机订票、刷脸进站方便快捷,网上订餐、积分兑换贴合民意,源源不竭的服务新举措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见证,不仅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美好,也让中国铁路拥有了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底气和自信,而这一切改变的背后,无不凝结着众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为梦想奋斗,为事业坚守,数万铁路人的奋斗足迹,也应和着中国铁路的前进轨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择一事,终一生,让我们满怀敬畏与谦恭,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