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们工作室先后对3项电器设备保护插件进行优化升级,不仅符合现场设备运行要求,功能更可靠……”4月22日,兴隆庄煤矿皮带工区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成非常自豪地介绍一季度取得的成效。
王成是一名副其实的“土专家”,在他从事20多年的电气维修工作中,先后取得“山东省煤炭系统创新能手”、山东省职工技能大赛优秀选手、集团公司“优秀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他率领的团队中有8名技术能手,他们自始至终秉承“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善于传承”的精神,依托工作室,搭建起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创新“五位一体”的职工素质提升模式,让创新工作室成为工区技能传承、学习成长的“加油站”,技术攻关、“五小”革新的“集结站”。
在长期工作中,该工作室坚持以“实学、实用、实战”为培训原则,把攻难题、出成果、带高徒、传绝技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并围绕“兴隆工匠”技术比武活动,结合工友们亟需的技术热点和技术难点,开展专题培训和实操演练。
“职工业务上有难题,实操不过关就由工作室组织学习。”皮带工区区长范守俊介绍说。创新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先后举办矿井维修电工、维修钳工、皮带司机、计算机PLC编程等专项培训,培训职工130多人次,16名职工在矿技术比武中取得好成绩。自学+互助、理论+实操的培训模式已成常态。
在立足职工培训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室紧紧围绕制约矿井原煤运输瓶颈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围绕节支降耗、效率提升进行小改小革。皮带烟雾保护、温度保护、堆煤保护等是皮带机最重要的保护,受井下特殊环境影响,会出现数据误差,造成设备误动作的问题。王成带领团队对近三年来的保护装置监测不合格数据和保护装置上千个零件进行分析整理,找出了影响保护装置数据误差第一手资料和主要原因,总结出了“望、闻、问、测、判、改、创”七字故障排除法,使保护装置可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工作室成员尹连刚是济宁市产业急需中青年技师。在井下煤流系统使用的变频器经常出现运行故障,厂家在更换新的器件后,在高压试机时有时会二次损坏,不仅费工费时,还影响煤流系统安全运行。尹连刚积极和厂家联系,分析研究设备原理,仅用了5周时间,就设计了出一套变频器故障检修方法,不但提高了设备开机率及运输安全系数,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从成立之初单一的电气实验室,发展到现在覆盖工区职工的技能培养、技术创新阵地,王成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联动式”工作新模式。(谢红玲 董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