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宏远
西北油田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党支部紧盯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通过亮实干、亮担当、亮作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增储上产的“红色引擎”。
撸袖实干 一个党员一面旗
采油三厂地处天山南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区块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区块内总井数355口,油气集输管线总长1327.68公里。这里号称“死亡之海”,植被稀少,生态链脆弱,油气生产过程中,安全环保是凌驾于一切之上不可逾越的红线。为加强对这1000多公里穿越大漠戈壁、穿越村庄和农田的油气管线的监控,采油三厂采用了无人机巡线,共产党员何巍杨承担着无人机采集视频的分析和查看工作。
“视频没看完,不能休息。”在油气处理部视频分析室,每天晚上总是灯光明亮。因为无人机巡线视频是晚上天黑之前拍摄完成,何巍杨必须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将这些视频录入电脑,然后进行仔细的查看和分析。每一个小小的阴影都可能隐藏着隐患,何巍杨拉着进度条,眼睛追着视频上延伸的管线,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春天来了,棉田里满了水,那些棉田里的管线,隐隐约约很难分辨;有的管线穿越芦苇荡,何巍杨需要把画面拉近,仔细观察;有的管线,穿越村庄和桥梁,何巍杨前后对比,察看周围环境,推测管线运行情况;石油管道旁边常有棉农在地里劳动,如果耕地挖沟一旦挖破管线,就会造成管线刺漏。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管网周边环境,这几天,何巍杨晚上分析视频,白天和无人机飞手一起巡线。
4月1日,他和飞手刘帅中午吃完饭就出发了,初春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肆虐的季节,两人顶着风沙,沿着管线,小心地放飞飞机,遇到田里干活的村民,何巍杨赶紧走上去,耐心讲解管线旁边施工的安全常识。从太阳当头一直忙到大漠日落,两人才巡完了所有的线路,一阵风吹来,眼前风沙弥漫,只感觉鼻子里、口腔里沙沙的、干涩难忍。
“这些视频资料是安全环保的眼睛,我是共产党员,必须求真务实,守好这道关。”回到办公室,何巍杨“咕咚咕咚”喝干了一大杯水,然后打开电脑,开始查看刚刚采集的视频。
攻坚啃硬 急难险重勇担当
春季是增储上产的黄金季,为确保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党支部成立“增储上产党员攻坚突击队”,承担生产中急难险重任务,亮身份,亮作风,掀起“抓基础 消异常 提效益 增产能”增储上产劳动竞赛。
3月19日,南疆塔里木盆地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袭击,夜晚12点,油气处理部经理陈震、副经理秦雪源带领党员突击队员,背着沉重的空呼,顶着沙尘暴,还在切换流程,调整生产参数,进行装置维护,明亮的探照灯下,旋转的沙尘像细碎的雪花一样铺天盖地,迷得人睁不开眼。
原来,由于天然气中粉尘、铁屑等杂质,造成动力设备磨损,引起参数波动,影响产量和安全,党员突击队每天紧张现场,严密跟踪参数变化,并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原料气分离器进口增加旁通、原料气分离器出口加装气体过滤分离器等流程改造,减少设备磨损。同时,采取党员承包,班组日常巡检,维修人员巡检、设备管理员巡检“三巡检”模式:合理调节破乳剂用量,加强动力设备状态监测,减少故障停机,优化生产参数,保证最佳运行工况,确保了联合站、轻烃站、负压气提等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实现轻烃、天然气副产品产量最优、质量过硬,获得了用户好评。
引领示范 我是先锋我领航
2月26日一大早,油气处理部共产党员吴琨郑重地将党徽戴到胸前,他说:“戴上党徽,就是要亮明身份,树立好党员的先锋形象。”
这一天,吴琨和油气处理部、代运行单位博塔公司的党员一道,参加了支部共建党日主题活动,在党旗下,党员们撸袖大干,开展义务劳动,对站内近2000米静电接地管沟进行充填,推进工程施工进度,助力增储上产。
3月21日,晚上19:30分,正是TP-1计转站白班和夜班交接的时间,可是今天的交接却多了些人,他们是油气处理部党员董刚带领技术人员下沉到责任区,对岗位员工基本功训练、应急演练进行培训。
为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油气处理部党支部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和“三保四无”党员责任区活动,划分了13块责任区,要求党员深入责任区,查找隐患风险,解决疑难问题。3月份,党员干部共下沉责任区解决各类问题100多条,实施了基层减负措施10余项,通过党员的示范、引导、带动,加强辐射作用,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增储上产中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