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张璐 喻永国
10月20日,2018宽窄哲学高峰论坛举办现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教授主持下午的论坛交流。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哲学学会会长徐开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吴满意,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王川,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小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易丹,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石磊,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唐晓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兴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后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华军等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对宽窄哲学在应用和实践层面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宽窄哲学体系。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专家学者们展开互动。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哲学学会会长徐开来在会上做了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审视优品生活”的发言,他表示,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种幸福观(三层幸福),即过好日子,遵守能力规范和思辨。三层幸福对应人的三种身份:自然的人,社会的人和理性的人(或精神的人)。如此,我们要过优品生活,就应该摆脱享乐主义,加强身心修炼;应该抛弃个人至上,坚守法德底线;最根本的是要纠正庸俗无神论,树立敬畏意识。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王川在思考怎么样将宽窄哲学与优品生活结合起来过一个充实健康的生活。他认为,通过哲学的思考让精神愉悦和满足是极为重要,这是优品生活的重要的一点。他还从“历”“史”二字的涵义、“春耕秋狩”的政治语言与井田制中的“宽严之道”例子、毛泽东的事例等三个切口着眼,对“宽窄历史哲学”进行了一番初步的阐释归纳。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表示,《宽窄九章》是四川文化界近十年来展示巴蜀文化思考研究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有广度的作品。这引发人对文化哲学有更多的思考。他认为,宽窄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智慧的密码。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石磊教授认为,宽窄确实是空间也是时间,更是心灵与精神,是思维与行动,是衡量和把握万事万物的尺度。他结合宽窄谈了巴蜀文化的全球传播。从空间上看,四川地理位置特殊,抗战时期四川的命运是和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宽;而四川是盆地,相对来说是窄。从时间上和文化上看,巴蜀文化是长江流域文化的源头,已经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的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之一,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这实际上都是属于宽;没传播出去是窄,巴蜀文化通过媒体传播走出去,就由窄变宽。宽窄有度,才能把巴蜀文化推向世界。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小飞教授表示,基于对宽窄哲学体系已经建构和得到认同的背景下,去认识宽窄哲学体现的文化意义,宽窄既体现了四川的地理环境,也表现了巴蜀的人文内涵。宽窄哲学正是具有虹吸效应和辐射效应这两种特征的文化产物。一方面宽窄是中国文化标识的哲学范畴,另一方面宽窄哲学对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传播巴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宽窄哲学打开了我们哲学思维的一扇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易丹教授说,在启蒙时代没有科学这个说法,那个时候所谓的自然科学被叫做自然哲学。在欧洲科学跟哲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可能远远大于我国。他认为,此次宽窄哲学高峰论坛的召开非常有必要,能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哲学,明白哲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因为哲学是决定一个人日常生活、精神生活是否有质量的一个根本标准。
有专家提到“世上没有宽窄”,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教授认为,世上本来有宽窄,只是没有引起人足够的重视。《宽窄九章》在此时问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宽窄哲学不光要在理论上有新的阐释,也要把宽窄哲学思想进一步拓展升华,可以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方面深入拓展。而且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理解“宽窄”,还要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理解“宽窄”。
宽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哲学问题,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到个人修身三大方面都可以用“宽窄”来说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国家治理讲究中正,社会治理讲究忠勇,个人修身讲究宽严,这都与“宽窄”相合。从巴蜀文化的角度,从生活美学的角度来看,宽窄是无处不在的生活美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兴吾在会上主要讲了宽窄哲学与辩论法。他讲述了宽窄哲学的发展势态以及宽窄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并且强调宽窄哲学是生活的辩证哲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后卿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做好文化+,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助力民群众幸福感”。他一方面追溯了一下宽窄香烟的历史发展痕迹。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宽窄哲学所走路径的感悟,他认为宽窄哲学是文化加N的一个典型代表。
“宽窄哲学在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实现生命的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华军认为,宽哲哲学是一个实践性的理论问题,“宽窄”能够走向日常生活。